北川地震遗址
四川绵阳市的地震遗址
北川地震遗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面积为2867.83平方公里。该地区曾于2008年5月12日遭受了里氏8.0级地震的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纪念这场地震,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计划在该地区建设一个博物馆,以“永恒北川”为主题。博物馆服务设施系统由任家坪、县城以及堰塞湖3部分区域组成,为游客提供引导、休息、纪念、购物等基本服务,总计有3个服务中心、6个服务点。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整体原址原貌保护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2023年3月被纳入《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
背景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北川羌族自治县——一个曾经山清水秀的山中桃源地,成为此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大地震灾害令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道路扭曲、山体滑坡移位、河流改道,县城被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全县20个乡镇、278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在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的双重冲击下,北川县城80%以上的房屋被损毁,100%的建筑成为危房。县城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员共2万多人,仅有4千多人逃生,1万多人在地震中丧生。”
地震后的第三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亲临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指挥救灾。5月22日,温家宝总理重返北川考察时,提出将北川老县城作为地震遗址予以保留,修建地震博物馆。其主要意义在于纪念亡灵,警示后人,同时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场所。
2008年8月,上海市接受四川省绵阳市委托,承担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由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现代设计集团具体负责,并成立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领导小组与专家组。作为主持单位,同济大学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和由多学科、多专业方向人员组成的项目专家团队与项目工作团队,并由项目工作团队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策划与设计工作。
2009年2月底同济大学正式上报上海市政府《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项目,并送交绵阳市当地政府。
历史沿革
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以遭受“5·12”汶川地震巨大灾难的北川老县城及其周边地区为背景,基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地震破坏强烈、次生灾害类型多样、工程破坏类型齐全、抗震救灾事迹集中等基础条件,以留存大灾难的记忆、展现人类爱的力量、提升人对自然的再认识为建设目标,其总体定位为——一个记录人类经历特大地震灾难的纪念性遗址博物馆。
“一定要再造一个新北川”与“将北川老县城作为地震遗址予以保留,修建地震博物馆”是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北川同时提出的。在各级政府与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永昌镇建设得到了快速而有序的推进。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持的北川新县城选址及规划设计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8月,提出初步方案,同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批通过了北川新县城的选址,11月16日,温家宝在听取北川新县城规划情况汇报后,提出“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十二字建设标准,提出“要努力把新北川县城建成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
自然地理
北川地震遗址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县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任家坪虽距县城约2公里,但因四川省北川中学教学楼整体塌,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同样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理由,将规划核心区定为遗址博物馆项目主体功能范围,包括县城范围地震遗址和任家坪地区。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任家坪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次生灾害展示和自然恢复区。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作为5·12汶川地震的4处典型遗址遗迹之一,与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汉旺工业遗址纪念地和虹口地震遗迹纪念地共同构成了地震遗址遗迹群,而北川也因其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最严重、地震和地震次生灾害特征最齐全,在地震遗址遗迹群中处于中心地位。任家坪村位于北川老县城以南,是由省道进入老县城的必经之处,区域内原有主要建筑四川省北川中学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区内地势开阔、平整,地质条件相对安全,便于大量人流在此集散。规划经过多轮比较后将集中展示场所——地震纪念馆建设在任家坪,主要依据是既要减少场馆建设对老县城遗址的干扰,又能与老县城遗址区保持整体互动。
遗址布局
北川地震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以“永恒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结合各区域的受灾破坏特征和主要事件、主要场景的分布,震后避险以及赈灾中的重要事件,《方案设计》中设定了各分主题展区,以实现“入口凭吊”、“生活回忆”、“滨河冥想”、“人文追思”、“市民缅怀”、“救灾纪实”的展示主题。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北川地震博物馆将建在原四川省北川中学校址,设爱心纪念林地,参观者可植树寄哀思,4座守望塔将设在中心祭奠园和北川墓园四周。北川羌族自治县城遗址保护区位于北川县新、老县城,分为老城遗址保护区、中心祭奠园、新城遗址保护区、龙尾山自然保护区、县城北部综合服务区五大区域,保护区规划范围约74.27公顷,它在整个遗址博物馆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永恒的家园”将是这一区域的主题。分家园的主人——活着和逝去的北川人,家园的环境——城廓依稀的生活场景,家园的历史——持续传承的人文精神,家园的未来——生机烂漫的绿色环境等分主题,让人感悟之中,相信北川未来依然美丽。除了自然修复,县城遗址区会有人工呵护下的自然介入,绿色方舟将是主要的自然介入方式,以绿色承载追忆、感悟、遐想,用生命纪念生命,诠释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老县城遗址保护区以“永恒的家园”为主题,强调祭奠与参观并重的原则,在维护遗址保护原真性的同时,通过守望塔、步道、绿化等设计的有限介入,营造遗址的纪念性氛围,并体现对生命的尊重。遗址保护区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根据集中展示与分区体验相结合的设计策略,进行展示与祭奠系统规划、游线规划、服务设施规划以及节点设计。
重要价值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整体原貌保留的最大的灾难遗址,遗址内有各种类型的倒塌建筑、变形的道路、灾难发生后的救援现场。北川老县城在三道拐已修建好的鸟瞰平台,站在上面,老县城地震遗址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想起那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的艰难岁月。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里一栋栋倾覆、垮塌的楼房,仍然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场地震灾难的惨烈。摆放在废墟周围的一束束黄色、白色的鲜花,仍然表达着对遇难同胞无尽的哀思原址原貌保存下来的地震遗址,不仅成为留存“5·12”特大灾难的记忆,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载体,还是展现人类爱的力量以及人类再认识自然的平台,同时也是开展预防特大自然灾害教育和科研的基地。2010年对外开放以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已接待纪念、参观和考察人员120余万人,充分发挥了“纪念、展示、教育、宣传、科研”等功能。
重要事件
绵阳市在北川老县城举行“5•12”特大地震五周年祭奠活动
2013年5月12上午8时,在“5•12”5·12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绵阳市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奠活动。祭奠活动现场入口处,悬挂着黑底白字“深切缅怀‘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横标。北川老县城地震纪念碑顶端,覆盖着黑色帐幔,中央悬挂着一捧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四周,摆放着一簇簇黄色的、白色的菊花,浸染着对大地震遇难者深深的哀悼。纪念牌正对面是特大地震留下的残垣断壁,一幅“铭记灾难、不忘历史,奋发图强、铸就辉煌”的横标格外醒目。 “北川之殇,已历五年,惊天巨灾,犹如眼前;旷世伤痛,疮满眼,崛起危难,重任负肩;英明决策,对口援建,齐鲁亲人,千里驰援;风雨帐篷,绘就蓝图,灯火板房,谋划新篇;举国倾力,大难同,巴蜀之北,聚爱成川;羌乡儿女,铭记大爱,自强不息,重建家园……”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饱含深情地诵读“5•12”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祭文。 参加祭奠活动的领导及北川干部群众代表陆续敬献了鲜花。 参加祭奠活动的干部群众表示,五年前的今天,我们遭遇了千年不遇的特大灾难,成为我们永远的伤痛。地震后,在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崛起危难、坚强奋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我们一定要铭记灾难、铭记历史、铭记亲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化作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凝聚起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强大正能量,用发展的成效告慰遇难的同胞。
北川老县城遗址部分被淹
2013年7月8日下午至9日早上,北川羌族自治县普降大雨,降雨量高达285mm,致使唐家山堰塞湖水位抬高5.5m,老县城地震遗址遭遇50年最强洪水,北川大酒店遗址、遇难公墓等重要保护地全部被洪水淹没。灾情发生后,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立即启动红色预警,根据《北川地震遗址区防汛抢险急应预案》,组织干部职工科学有序抢险,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安全转移受灾群众,目前遗址地震区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暴雨从7月8日下午开始降的,至7月9日早上降雨量达285mm,唐家山堰塞湖湖面水位从平时的712m抬升至717.5m,湖区周边禹里、漩坪、曲山等乡镇全部受灾;北川老县城遗址遭遇50年来最强暴雨,湔江流量达5000立方米/秒,遗址淹没水位超过2008年地震后“6.10”泄洪水位4.2 m,达到647.7m,老县城新城区遗址全部被淹,老城区80%遗址浸泡在洪水中,积水深度达6m,供电、供水、道路等全于部中断。 灾情发生后,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7月9日凌晨3:20发出橙色预警,5:30发出红色预警,立即启动应急抢险体系及运行联运机制,调集武警、公安、运政和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紧急投入抢险,有序疏散沙坝、邓家安置点群众,动用消防摩托艇紧急救出在老县城来不及撤离的工作人员。同时,根据应急预案的部署,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会同武警北川羌族自治县中队、县公安局交警实施老县城封闭管理,除抢险救灾人员外,一律禁止进入,做好车辆疏导和宣传解释工作。
公益微电影《足迹》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拍摄取景
2018年11月20日,由绵阳市残联、北川县残联共同拍摄的公益微电影《足迹》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拍摄取景。该片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为室外主要拍摄点。主要讲述在5.12地震中,消防官兵救出了被废墟掩埋的学生代国宏,面对失去双腿,代国宏不言放弃,用双臂划出精彩人生,2010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就获得百米蛙泳冠军,随后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中,先后获得九次冠军,被称为“无腿蛙王”的故事。拍摄期间,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积极配合,给予拍摄剧组大力支持。
参考资料
地震纪念馆简介.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2023-11-08
活化利用 让地震文物成为“生动教材”.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11-08
一、北川老县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研修.2023-11-08
5.12汶川地震纪念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2023-11-08
5.12汶川地震纪念馆.5.12汶川地震纪念馆.2023-11-08
目录
概述
背景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遗址布局
重要价值
重要事件
绵阳市在北川老县城举行“5•12”特大地震五周年祭奠活动
北川老县城遗址部分被淹
公益微电影《足迹》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拍摄取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