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埠中学原名“虎岗中学”,创办于1944年夏,最初校址在李氏宗祠,1945年迁至大龙小学,1947年又迁到黎埠圩的“志树文社”, 1948年借用黎埠大街的“广州会馆”为校舍。
学校简介
1953年虎岗中学改名为“阳山中学分教处”,次年春并入阳山中学,1956年秋在黎埠圩岗顶同聚园杨氏学校复办,并正式定名为“黎埠中学”。1958年迁到
黎埠镇铁屎墩建新校舍。他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1945年秋,虎岗中学便成立了黎埠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次年他们又组织进步学生成立了“中国
民主青年同盟”,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培养和引导,1948年学校有十二个共产党员和二十多个“青盟”成员,学校现有123名教职员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55人,其中本科学历5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1人,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094人,校园占地面积43111平方米。校园内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桂花飘香,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到29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75%。学校现有3幢教学大楼,2幛学生宿舍楼,2幢科技实验大楼,5幢教职工宿舍大楼和一幢师生饭堂。总建筑面积达到16800平方米。
教育引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山 区乡镇的教师队伍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一些教师耐不住生活的清苦和工作的 艰辛,思想动摇。有的要求“跳槽”,要求调离;有的放弃“下海”。这种 思想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学校领导,要经常把握教师的思想动向,在关键的时刻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统一思 想,排除干扰,化消极为动力。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坚持正面教育,多 方引导,做好思想工作。
1.组织教师,特别是缺乏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展“三观”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 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2.组织教师,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学习《教育发展纲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地位,明确所肩负的重任,引 导他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倡导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3.组织教师开展乡情校史教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引导他们要甘于平凡,甘于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树师表形象
1.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向教育专家学习。不仅要学习、借鉴他们创造 性的教育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
2.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爱党、爱国、爱教育事业的精神。
3.树典型、学榜样。从本校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中树 立各层次各类型的典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成为大家的带头人、学习榜样。这样就使得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 好局面。
4.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党员教师要求思想要 好、作风要正、业务要精、师表形象要高,在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方面要以身 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师德人格形象去带动全校的师德建设,以此增强 师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历史与荣誉
黎埠中学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着重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形成了“勤奋、求实、全面、创新”的良好校风。“文明、守纪、勤学、奋进”的优良学风。办学业绩辉煌。学校多次获市、县各种荣誉称号,1999年9月被评为“
阳山县一级学校”。2003年以来高考上线285人,其中7人被
重点大学录取,42人上本科线,236上大专线。
黎埠镇是阳山县的“文化之乡”,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历来重视教育,尊师重教,黎埠中学依托于此,勤教勤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