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琛
书法家
黎国琛(1917年1月-?),男,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西北界牌集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受家孰教育,开始学习读书习字,12岁时拜入书法名家张鹤云先生门下,师从先生学习书法,不断进步。1949年,他被安徽省文史馆聘为馆员。在此之前,他与阜阳近20名书法同好组成“州墨友”,每周聚会,探讨理论,多年如一日。他还组织了多次到全国各地游名山、观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展览的活动,以书法交流为媒介,使自己的艺术境界得到了质的飞跃。黎国琛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誉。
人物简介
黎国琛,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西北界牌集一个书香门第之家。7岁受教于家孰,开始读书习字。12岁时,有幸见到书法名家张鹤云先生的书作,大为倾倒,便行弟子之礼,拜投门下,亲聆先生教,朝夕临摹,入迷入痴,从此书艺大进。1949年被安徽省文史馆吸收为馆员。他在加入省、地书协之前,就与阜阳近20名书法同好组成“颍州墨友”,每周聚会,探讨理论,数十年如一日。并有组地到全国各地游名山,观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展览。以书会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书法交流,使这位民间书法家如鱼得水,眼界大开,在近古稀之年焕发出了艺术青春,艺术境界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黎先生生前在总结自己书学体会时说:“余习书六十余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刻苦,所谓‘废笔成冢’、‘池水尽墨’,绝非虚话。他主张习书先“入”而后“出”。“入”者包罗万象。融汇百家;“出”者骨肉连筋,自成体貌,以达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挥毫落笔时,任笔所致,随心所欲,而不离法则。在对待碑与帖的关系上。他说:“余观帖以率真见胜,简静而平和;碑之雄浑伟岸,跌宕而森严。余常倘佯于碑帖之间,引帖人碑,以碑补帖,不被前人藩篱所而日出机杼,此乃吾平生致力之所在也。”先生十分注重书法理论的修养,更注重道德性情的陶冶,终生都在字外下大功夫。他认为,古之书如其人之说,乍听似觉玄奥。细细体味,此言不缪。如有福泽者,其书多厚重:其人轻薄者,其书多飘忽;还有如人才之书,英雄之书,刚正之书等,实际生活中多有印证。1995年元月,在省、市书协、省文史馆为黎先生逝世周年举办的遗作展暨书法芝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称赞先生的书品、人品“堪称一流”,认为这是他能够成为书法大家的重要原因。黎先生进人占稀之年,是他生命过程中的黄金阶段,也是他书法芝术的顶峰时期。凭借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渊博的知识学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百折不挠的刻苦精神,使他的书法技艺几近出神入化之境地。他作书不择文题,不计内容生熟,信手得来;题跋语言精炼,生动典雅,情真意切;用笔指实掌虚,方笔圆运,笔笔送到。从整体上看,如果说先生早、中年的书法侧重于健沉厚重,那么晚年则更注重于天真空灵。有一位大学书法教授评价黎先生的晚年书艺时说:“仿佛老庄的。‘见素抱朴’、‘无为与无不为',的禅学精神冲破了儒学理性的羁绊而步人自由的天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