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状沙拐枣
蓼科沙拐枣属植物
头状沙拐枣,灌木或小乔木,叶退化,由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市植物园于1972年从中卫市引进种子,1977年定植成功。目前,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已形成大面积人工林。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4)米,自基部分枝,径通常2-8厘米。茎和老枝淡灰色或 黄灰色,常有纵裂纹;幼枝灰绿色,节间长1-4厘米。叶线形,长约2毫米;叶鞘膜质,与叶合生。花2-3朵生叶腋,花被片卵圆形,长2-3毫米,紫红色,有淡色宽边,果时反折。果(包括刺)近球形,径10-30毫米,幼果黄绿色、红黄色或红色,成熟果成淡黄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瘦果椭圆形,扭转,肋凸起;刺每肋2行,基部稍扁,分离或稍连合,中下部或近基部2-3分叉,每叉又2-3次2-3分叉,末叉硬或较软,极密或较密,伸展交错,或多或少掩藏瘦果。花期4-5月,果期5-6月;吐鲁番市栽培,8-9月为第二次花果期。
头状沙拐枣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区4月上中旬开始萌动,下旬开始生长,至8月初停止生长,5月中旬现蕾,下旬开花,6月上旬盛花,中旬结果,7月上旬果实成熟,不久即脱落,9月中旬有二次开花现象;4月下旬发出同化枝,至9月下旬到11月中旬脱落,整个生长期平均约180天。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头状沙拐枣生长期要长些,约220天,3月下旬开始生长至11月上旬嫩枝脱落,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二次开花;4月下旬结果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不久脱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二次结果。朴子(瘦果)千粒重108.86—153.058。头状沙拐枣为具有发达根系的沙生灌木,有垂直根和水平根,垂直根向下生长,可达2m深处,水平根在地下20cm以下发出,可有数层,平行于沙面生长,可延伸达3m以上(图96—2),老株的水平根长可达20—30m。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十分迅速,实生苗当年生长高度可达148cm,平均为109.5cm,地径最大的1.6cm,平均1.082cm。它的高度和冠幅在种植后2—3年内即可达到基本定型,4年后生长开始缓慢,只是枝干继续加粗。
分布范围
甘肃省、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和新疆(吐鲁番市)自中亚引入栽培,为优良的固沙植物。
主要价值
头状沙拐枣为绵羊和山羊所喜食。春天采食其鲜嫩的枝和果实,其他季节捡食落于地上的枝和果。由于它生长季早,在早春当饲料供应和弥补营养不足上,更具有特殊重要性。它也是骆驼的良好饲料,骆驼不仅采食其嫩枝和嫩果实,而且一部分比较粗老的枝条也可供利用。据在哈萨克斯坦测定,每公顷所产可食料从2—3kg到95kg(干重)。从化学成分看,头状沙拐枣含有较丰富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丰富,矿物质中钙多,磷较低,随着植物的生长,粗纤维含量的增长视条件而有差异。按照奈林格的方法推算,头状沙拐枣在孕蕾期含代谢能8,58MJ/kg,相当于优良干草所含热价,在果期含代谢能只有6.86MJ/.Kg,相当于低等干草所含热价。综合评价,头状沙拐枣应属于中等或良等的饲用植物。其他用途头状沙拐枣是固定流沙、保护环境的良好材料,种植2年后当其植被覆盖度达到50—60%时,可使流沙完全固定。这种灌木具平茬更新复壮特性,平茬后的嫩枝仍可充用饲料,老枝则可充作燃料。据测定,种植3年后的头状沙拐枣每公顷可产薪柴85t。
据在新疆吐鲁番市的调查,3年生头状沙拐枣平均高250cm,最高350cm,冠幅平均180cm,最大260cm,4年生的平均高300cm,最高450cm,冠幅平均180cm,最大210cm。头状沙拐枣具早生解剖结构,营养枝有单层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具角质层,内具结晶状内含物,上有气孔68.4个/mm2,个别气孔保卫细胞一侧还具有副卫细胞。有三层具叶绿体的细胞,其小二层排列成栅栏组织状,一层呈海绵组织状。散生维管束排成一同,皮层内有成簇状比的纤维组织。头状沙拐枣既耐风蚀和沙埋,也很耐早。2年生头状沙拐枣风蚀露根50—90cm时,新枝生长虽可达170—280cm,说明它耐风力是很强的5)。因它枝条茂密,阻风作川强,因而积沙也多,甚至在风沙将近埋没灌丛,仍能很快萌发出新梢。例如,吐鲁番市积沙墓最厚的5年生头状沙拐枣林带平均积沙264cm,植株高度平均达573cm(从种植前的地面算起),较没有积沙的同龄植株平均高出201cm,,说明这全是因积沙而多增长的高度。还表现出,当沙地水分条件适合时,被沙埋没的头状沙拐枣枝条可在节上产生不定根,增加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表现出类似“水涨船高”’的生长特性。·它的实生苗在以细沙为主(细沙占75.6%,中沙16.9%)的沙土中,其萎蔫湿度为1.56%,比西北广泛应用的固沙植物细枝岩黄芪(He—dysarumscoparium,1.91%)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2.20%)的萎蔫湿度还低,说明它是很耐早的。
栽培技术
头状沙拐枣的栽培一般是先育苗,后栽植,也可以插或直播。育苗时,先要采种。果实成熟后很易脱落,应及时采集。育苗的圃地要选在盐碱轻、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条件较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上。可以播种或扦插育苗。播种宜在秋末冬初和早春,也可在夏季。
春播前种子须先催芽,即在播前半个月用冷水浸种3天,然后掺混3倍的湿沙堆放在向阳处,俟少数种子冒出白尖,即可用以播种。冬播行距30cm,覆土3—5cm,每米落利,50—60粒,每公顷用种子150kg左右。扦插育苗时,宜用l—2年生枝条作插穗,长20cm,粗1cm左右为宜。育苗初始2—3月内应灌水1次,以后可不再灌水。在缺水地区不宜夏播育苗。头状沙拐枣的种植,可以植苗,也可以扦插。植苗密度以每公顷1500—2500株为宜,以1年生苗为佳。苗须具完整的根系,深栽50cm,栽后灌水,有利成活。若扦插种植,插穗宜取1—2年生枝条,粗1cm左右,长度须小于50cm,插后灌永,促其成活。直播成活率低,一般多不采用。4龄以后的头状沙拐枣生长变缓,甚至停止生长,表现衰老,必须采取于茬措施,促其复壮。其法用镐或其他工具齐根将地上部分完全刨除掉。此项措施宜在植物休眠期、不同年份隔行轮番进行,防止再起风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栽培技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