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的排列与组合形式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观察土壤剖面中的结构类型,可大致判别土壤的成土过程。如具有团粒结构的剖面与生草过程有关;淀积层中有柱状或圆柱状结构则与碱化过程有关。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水、气、热以及养分的保持和移动,也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结构须根据不同土壤存在的结构问题,相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轮作、灌溉排水等措施。
内容简介
土壤的结构性的优差直接的影响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决定作物生长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所以研究土壤的性质及应用必然要首先研究其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它包含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和土团。它具有不同的稳定性,以抵抗机械破坏或泡水时不致分散。自然土壤的结构体种类对每一类型土壤或土层是特征性的,可以作为土壤鉴定的依据.耕作土壤的结构体种类也可以反映土壤的培肥熟化程度和水文条件.
农学上,以直径在10~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判别结构好坏,多的好,少的差。并据此鉴别某种改良措施的效果.
土壤结构性是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机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而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孔隙性.
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二、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疏、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松软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植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三、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界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l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氧酸的土壤施生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四、土壤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速度最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应在分后及时采取中耕、耙、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锄头有水”的科学道理就在这里。土壤含水量降至黄墒以下时,毛管水运行基本停止,土 壤水分主要以气化方式向大气扩散丢失。这时进行镇压(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所以群众说“碾子提墒,碾子藏墒”。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五、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生产上应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晒田(指稻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在19世纪末,俄罗斯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
分类
1951年美国农部土壤调查局按结构体的形态分为三大类:板状,柱状棱柱状,块状和球状。然后再按结构体大小细分,最后根据其稳定性分为几等.
1.块状结构和核状结构 土粒互相粘结成为不规则的土块,内部紧实,轴长在5cm以上,而长,宽,高三者大致相似,称为块状结构,按大小可分为大块状和小块状。碎块小而且边角明显的则叫核状结构,也可分为大,中,小几等.
2.棱柱状结构和柱状结构 土粒黏结成柱状体。纵轴大于横轴。这种结构多出现于土壤的下层,通常叫做直土。柱状结构体常出现于干旱地带的心土和底中原地区中,以柱状碱土的碱化层中的最为典型.
3.片状结构(板状结构) 土粒排列成片状,结构体的横轴大于纵轴,多出现于冲积性土壤中。老耕地的犁底层有片状结构,通常叫横塥土。在冷湿地带针叶林下形成的灰化土的漂灰层中可见到典型的片状结构.
4.团粒(粒状和小团块)结构 土粒结构体在表土中出现,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结构形态。团粒具有水稳性,力稳性和多孔性.
块状结构体和团粒主要是出现于表土。片状结构体在表土层和亚表土层中都会有出现,核状,柱状棱柱状结构体则出现心土和底土中.
管理
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高产和稳产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的结构状况,以便能保水保肥,及时通气排水,调节
水气矛盾,协调肥水供应,并有利于根系在土体中穿插等。大多数农业土壤的团粒结构,因受耕作和施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极易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土壤结构管理,来保持和恢复良好的土壤结构。常用方法如下:
1 增施有机肥 2 实行合理轮作 3 合理耕作 4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配图
相关连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分类
管理
配图
相关连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