锢囚锋
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现象
囚锋(Occlusion Front):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我们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锋面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当冷锋追赶上暖锋,这就形成锢囚锋。在出现卫星云图前,锢囚锋很难确定。锢囚锋卫星云图上有清楚的表现。
理论研究
气象学家对锋的理论研究成熟于20世纪初期,他们认为大气中最激烈的天气不是发生在冷暖气团中,而是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上。气象学家对锋是这样定义的:冷、暖气团在空间相遇,它们之间气象要素不连续的狭窄过渡区叫做锋(Front)。其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实际工作中,将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锋在空间的状态总是倾斜的,而且斜向冷气团一方,锋的上面是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锋线长度为几百到几千千米,近地面的水平宽度约几十千米,在高空可达200~400千米以上,垂直厚度几百米到一、二千米。
锢囚锋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
(1)由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
(2)两条冷锋迎面相遇;
(3)温带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
这几种情况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因此把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特征
一般说来,锢囚锋附近盛行恶劣天气,降水区位于锋面附近到700hPa槽线之间。
种类
锋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还是按照锋的移动情况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四种。
锢囚锋分为三种
(1)暖式锢囚锋,暖锋前的冷气团比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
(2)冷式锢囚锋,冷锋后的冷气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冷;
(3)中性锢囚锋,锢囚锋前后的气团属性差别不大。
中国东北地区是锢囚锋活动最多的地区,其多数是从蒙古和贝加尔湖一带移来。中欧地区锢囚锋也较为常见。
分暖式锢囚锋和冷式锢囚锋两种情况,锢囚锋两侧的空气比离开表面上升的暖空气冷。
特点
1.锢囚锋云系表现为一条宽约300公里、从暖区顶端出发按螺旋方式旋向涡旋中心的云带,螺旋云系中必与大气环流中心重合。
2.锢囚锋云系的后部,由于冷空气侵入,形成云带后界整齐光滑,像舌一样的黑色无云区,称做干舌。干舌的形状和范围常表示冷空气的活动情况。
3.锢囚锋云带常表现为沿螺旋云带越往中心去的色调越变暗,螺旋中心处云高度最低。
与梅雨天气
锢囚锋具有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两侧均为降水区,先是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影响我国的锋面天气主要有冷锋天气和准静止天气。冷锋几乎全年都有,多来自俄罗斯、蒙古,夏天,冷锋只到达黄河流域,冬天,冷锋还时常南下,影响到华南地区。准静止锋每年春夏之交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南部到日本一带,这些地区多形成梅雨天气。说到梅雨天气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带,在春夏之交,常常出现湿热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江南地区梅树的果实――梅果黄熟季节,故叫做梅雨或黄梅雨,又因为该时期家中器物容易发霉,也称为霉雨,其英文名称为“Plum rain”。其实,梅雨一词在古代就有了,公元6世纪中期,我国南梁《篡要》中称“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朝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的诗句,把梅雨季节的时间和东南季风的关系描写得惟妙惟肖。梅雨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开始的日期叫做入梅或主梅;7月下旬结束,结束的日子叫出梅或断梅,历时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称作“梅雨期”。受气候影响,每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一般不相同。据统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20世纪50年代,平均在6月10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雨期33天;20世纪6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7日,出梅日期为7月6日,梅雨期为20天;少数年份可能不会出现梅雨,此时叫做空梅。为什么在梅果黄熟季节阴雨绵绵呢?每年六七月间,南方天气变暖,湿暖的空气向北移动,遇上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空气和暖空气相互碰撞,势均力敌,互为中和,便在长江中下游至日本一带形成一条准静止锋或缓慢移动的冷锋,造成江淮平原连续不断的低温、潮湿和阴雨天气。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强大,就把来自北方的越来越弱的冷空气远远推向北方,这时梅雨季节就过去了,天气也就放晴了。梅雨天气时,经常出现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等现象,在我国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海域的梅雨锋带上,能见度很低,还经常出现锋面气旋,使海面刮起大风,影响到舰船航行的安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理论研究
特征
种类
特点
与梅雨天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