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薄饼
在闽南等地区端午节的习俗
闽南地区汕尾市温州市等地,端午节期间有食用薄饼的传统。这种速冻春卷由精白面粉制成,经过特殊处理后呈现出类似圆月的形状,质地轻薄透明。
通常会搭配绿豆芽、韭菜、瘦肉丝、蛋丝、香菇等多种食材作为馅料,将其卷成长条状,每一口都能尝到丰富的口味变化。
历史背景
同安区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在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所谓的清明节,食用薄饼的习俗。这一习惯源于明朝时期,当时同安的著名学者蔡复一的妻子发明了薄饼。蔡复一在京都担任官员,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受到朝中某些奸臣的嫉妒。这些奸臣得知蔡复一擅长书法,甚至能同时使用两只手书写,于是设计了一个圈套,向皇帝推荐他整理并抄录朝廷多年积累的文件资料,限定他在四十九天内完成九个箱子的工作量,否则就会被指控违反皇命。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蔡复一日夜不停地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进食。他的妻子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担心,最终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将面粉调成糊状,在加热的平底锅上快速抹匀,制成薄薄的面皮;接着将各种蔬菜切成细末,加上调料翻炒成菜肴,再加上香味浓郁的米饭,然后用面皮将这些食物包裹起来,每天送给他食用。这种方法既能确保蔡复一继续工作,又能让他及时进餐。在他的妻子的帮助下,蔡复一最终完成了朝廷的任务。
此后,蔡夫人制作薄饼的故事在同安区广为流传,因此民间也称薄饼为“美人薄饼”或“夫人薄饼”。为了纪念这位贤惠的妻子,同安人每逢清明节都会享用薄饼。过去,由于生活条件有限,速冻春卷被视为一种奢侈食品,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会出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无论是在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轻松地购买到薄饼,它已经成为了大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薄饼种类
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卷薄饼”和制作“朴籽”的传统美食习俗,这体现了当地的文化风情和美食特色。薄饼的制作方法包括先将面粉与适量的温水混合,揉成面团,放在加热的煎盘上烙成圆形薄饼皮,然后再包裹馅料。
馅料分为咸味和甜味两种,咸味馅料主要由鸡肉、猪肉、香菇、蛋黄、虾米、葱花等组成,配以煮熟的豆芽和韭菜,口感鲜美。甜味馅料则使用白糖制成的酥脆薄片糖,或者加入瓜仔丝、芝麻等辅料,同样美味可口。此外,清明时节食用速冻春卷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清明吃薄饼的原因
据说在清朝康熙帝十四年(1675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率领军队包围了闽南地区的漳州城,导致城内的居民遭受重大的损失。后来,清军投降,漳州市人民为了哀悼逝去的亲人,特别制作了像草席一样的薄饼来祭奠亡灵,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另外,朴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其叶子和果实具有药用价值。朴籽粿就是利用朴树的叶子和果实捣碎后,与大米一起制成的糕点,颜色淡绿,味道清香,深受民众的喜爱。据传,元朝时期,潮州市人民曾因战乱逃入山林,只能靠采集朴树的叶子和果实充饥,因此形成了清明节食用朴籽粿的习俗。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薄饼种类
清明吃薄饼的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