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文化
冬枣文化
冬枣文化是河北省黄骅市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化的遗产编号为Ⅰ-2,于2006年由河北省黄骅市申报。
历史渊源
冬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刘氏家族迁移到现在位于太平镇的崔庄村,他们主要依靠种植和捕鱼维持生计。在当时的娘娘河滩上,他们种植了大量的冬枣树。这条河流是由明朝孝宗皇帝的原配张娘娘命名的,她为了照顾家乡,下令开挖了一条连接南运河的河道,即后来的娘娘河。由于河水含沙量高,河岸边逐渐形成了大片的土地,适宜种植冬枣。这些冬枣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受到皇室的喜爱,并被指定为贡品。
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骅聚馆古贡冬枣林这一世界范围内栽培时间最悠久、面积最大的原始冬枣林,黄骅市委市政府自建园起便给予了支持。他们在硬件设施建设和无公害标准化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确保冬枣园能够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齐家务乡党委政府也在上级政策的指导下,投资超过1500万元用于改善古贡枣园的基础条件,包括道路拓宽、桥梁修建、防火设施以及宣传标识的设置。此外,他们还扩大了广场面积,新建了步道,并为每棵树木制作了专属的“形象石”。
精品示范园
齐家务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黄骅市政府的号召,围绕着一棵树龄超过740年的“嫡祖树”,建立了占地约12.5亩的精品示范园。这个园区得到了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研究人员通过脱氧核糖核酸分析来研究冬枣的遗传特性,并且对园区内的每一株植物进行了专门的管理和记录,以确保黄骅冬枣的质量始终如一。
参考资料
冬枣文化.冬枣文化.2024-11-01
【传统工艺】.【传统工艺】.2024-11-0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文化传承
精品示范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