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馆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由赵用贤及其儿子赵琦美共同建立的私人藏书楼。脉望馆的名字来源于古书中的一种蛀虫,反映了
赵姓父子对书籍的深厚情感。
清代作家
钮树玉曾以此命名创作了一副对联,而现今的对联则体现了脉望馆作为古琴艺术馆的新角色。
脉望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与宁波天一阁同期建成。2006年,脉望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一部重要的戏剧史料,目前珍藏在中国
中国国家图书馆。脉望馆因其保存完好,被视为
中原地区私家藏书楼的“
活化石”。随着
城市规划的发展,脉望馆已被纳入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为其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修复后的脉望馆成为中国首个古琴艺术馆,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
赵用贤(1535-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藏书家。
隆庆五年
进士。万历年间,官至
吏部左侍郎。
赵开美(1564-1624年),原名开美,字玄度,号仲郎,江苏常熟人,是赵用贤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藏书事业,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书籍,还亲自参与校勘工作。他的主要成就包括《脉望馆藏书目》以及多部校勘刊刻的作品,如《
仲景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