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舞
蒙古族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
筷子舞,是蒙古族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因舞者执筷起舞而得名,源于鄂尔多斯高原,尤以鄂尔多斯市西部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为盛,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广泛普及流传其形式有单舞筷子、顶碗与筷子打盘子同时而舞。早期筷子舞多在祭敖包、婚礼、亲友聚会、喜庆节日甚至野外放牧时,在弦乐演奏及人声伴唱中,由男性表演,现也有男女共同表演,是一种群众自娱并带有表演性的民间歌舞艺术。
筷子舞动作主要是随着腰部的扭动和腿部的屈伸变化,用筷子有规律地敲击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或地面。开始时动作柔和圆韧,造型稳健端庄,随着情绪的昂奋,动作节奏逐渐加快,形成以双肩抖动、腰部扭动、头部摆动为特征的舞蹈高潮。技艺精湛者可头顶油灯或碗等道具,边走边转边用筷子击打身体或地面。舞蹈以鄂尔多斯市民歌和敲击盅碗、筷子声为伴奏,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欢快。
简介
“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由男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双手各持筷一束,和着众人的歌声和各种敲击声,在跪、坐、立等姿态中,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间以击打地面动作,边打边舞。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节奏感强。
形式
伊克昭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筷子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