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钱纳利,曾追随雷诺兹学画,18岁进入皇家美术学院习画。28岁离开
英国到东方,在
印度住了23年,继而在澳门居住27年。他的到来给
清代中西绘画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但
珠江通商港埠的肖像画风因此改变,而且在钱氏的熏陶下,新一代中国西洋画家也迅速成长起来。
乔治·钱纳利长期居住在澳门的英国画家。生于
伦敦。曾追随雷诺兹学画,18岁进入皇家美术学院习画。28岁离开英国到东方,在
印度尼西亚住了23年,继而在澳门居住27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钱纳利在澳门鹅眉街八号寓所逝世,遗体安葬在
澳门白鸽巢公园旁的基督教坟场。
他的到来给
清代中西绘画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但
珠江通商港埠的肖像画风因此不变,而且在钱氏的熏陶下,新一代中国西洋画家也迅速成长起来。
他对澳门、
香港特别行政区、
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的风景、建筑和人物作了数以千计的素描和速写。他绘制的《火灾前的大三巴教堂》、《
广州十三行》、《章官的屋顶》和《香港皇后大道中街景》等,是研究澳门、广州和香港近代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澳门画的著名水彩作品分别有《南湾》、《妈阁庙》、《玫瑰堂》、《中国帆船》等。澳门时期钱纳利将肖像画发展成带有文学内涵的情节性历史人物画,其中《茂官——卢文锦》和《澳门渔女》最具代表性。中国广州画家
关乔昌即其弟子。
钱纳利擅于街头速写,每逢路过触发灵感的好地方时都会就地描画,且又快又好。另外,他也替不少达官贵人作人像画,他甚至曾经试过先即场为对方描绘出人像,其后再回家凭记忆画出背景。
钱纳利描画的各地风貌亦为后世历史研究留下不少的贡献,如刚开埠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模样,以及昔日澳门小城各历史建筑的面貌等。
乔治·钱纳利澳葡政府后期将钱纳利寓所所处的街道命名为千年利街(Rua de George Chinnery),其中文译名以当时准则翻译,故现在看来略显突兀。另外,澳葡政府亦曾在1982年在其故居墙上镶上一块纪念牌,但不久之后该建筑物亦被拆去。另外,澳门和香港亦分别为纪念钱纳利举办过大型画展。最近一次为2005年6月22日至8月29日
香港历史博物馆所举办的“东方印象─钱纳利绘画展”,以纪念钱纳利到中国180周年,其藏品有相当部分为香港汇丰银行拥有。
钱纳利是一位勤奋的画家,在为定单作油画肖像谋生之余,他还作了大量的素描、水彩以及风物速写,包括一些自画像。虽为
欧洲前卫画家,但其画面所传达的情调与欧洲同期画家已大异其趣,概因踏足东方而致。从一个画家角度来看,加尔各答及澳门的这些东方市井风情,全都是怡人的题材,足以激发起创作激情。乔治·钱纳利是继
郎世宁之后对中西绘画交流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的另一位西方画家,同时也是19世纪在中国华南沿海居留时间最长,在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画家。虽然与前者远足东方的目的不同,但是伴随着钱纳利的到来,澳门再度成为中国培养西画家的摇篮,一批中国西画家(
关乔昌等外销画家)和澳门土生葡人、西方侨民在钱纳利的亲授或直接、间接影响下得以提高并成长起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西画风格因此大变,流行钱氏传来的英国学院派画风,被称之为「钱纳利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