蛄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化县境内,是
浑江区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通化县西北
四棚乡头棚村以北的龙岗山脉南麓,流经四棚乡、
英额布镇、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县城
快大茂镇等地,最后于通化聚鑫经济开发区河口村以东注入浑江。河长73.9千米,河道平均比降3.1‰,流域面积787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55亿立方米。蝲蛄河因河中盛产蝲蛄而得名,是长白山区浑江河流的主经干脉,注入此河的三级河流有24条。
清代时称加尔图库河(
满语)。源头高程海拔548米,入浑江口高程海拔341米,高程差207米,覆盖面积734平方公里。于
通化县快大茂镇河口村南注入
浑江区。
古时,蝲蛄河沿途草木丰茂,万物峥嵘。糖腚子树墩墩,稠李子树片片,芳草茵茵,柳茅丛丛。入春,
垂柳扬花,芳香四溢,蝶飞蜂舞;秋来,枫林吐艳,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河水中白膘子、
拉氏鱥、黑
泥鳅、草鲢、花鲢、鲫
瓜子、
瞎疙瘩……鱼种繁多,驰翔浅底。尤其是特有的蝲蛄缕缕行行、漆黑一层,在缓缓地爬行觅食,十分壮观。
蝲蛄河水质清澈爽口,含有多种微矿物,是下游村镇及县城生活用水发源地,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矿泉饮用水,从古至今当地人有用蝲蛄河水酿酒走人情的习惯。如今的蝲蛄河,伴随着
通化县的崛起,平湖工程、大型数控音乐喷泉综合水景等,已经成为一张美丽的名片名扬华夏,誉传四海。
传说明末清初的时候,山东莱阳有个穷汉叫孙良,漂洋过海
闯关东,来挖
山参。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禄的人,结拜为兄弟,一同进山挖参,在
老白山下搭了个窝棚住下。一天,兄弟二人在山中迷了路,走散了。孙良等了几天不见张禄回来,便沿山路去寻找。走了7天7夜,干粮吃光了,也没找到张禄,从蝲蛄河上游走到蝲蛄河和
浑江区汇合处,由于饥饿和劳累而昏倒。苏醒后,爬到河边喝水,见水中有只蝲蛄,便捉来充饥。用最后的力气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了几行字:
家住
莱阳市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蝲蛄河往上寻,三天吃个蝲蝲蛄,不见兄弟不甘心。
孙良刚刻完心字,便口吐鲜血死去。人们为敬佩孙良的为人,就把农历三月十六日作为“老把头”孙良的生日来祭奠,并在
通化县河口村修建了老把头坟和庙,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蝲蛄河湿地面积3.8平方公里,随着通化县政府的保护力度加大,湿地的生态逐渐恢复如初,成群的白鹭,成双的鸳鸯,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在水面游动。借助富土壤资源,当地百姓种植的富硒小米享誉全国,人参,鹿茸,
灵芝东北三宝皆出在蝲蛄河。
通化县成立了湿地监督管理站,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并于2010年启动了蝲蛄河流域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工程,聘请专家对湿地恢复进行论证并制定了蝲蛄河流域生态恢复实施方案,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湿等措施,提高成林质量、增加植被、涵养水源;同时,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沿河两岸各营造30米宽的护岸林,栽植榆树等苗木,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2010年-2012年,
通化县共完成退耕还湿2240亩。通化县还通过对农民二轮承包地按每亩1.44万元予以补偿等办法,完成退耕还湿1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