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谦(425-516),字长逊,出生于东莞莒县。他曾任职巴东、建平两郡太守,以其恩惠政策感化当地蛮人与獠人,拒绝收受他们的黄金珍宝,并释放了之前被掳走的蛮人,从而实现了郡内稳定。孙谦在其职业生涯中多次担任县长和郡守,均以廉洁奉公闻名,且从未接受任何礼物。晚年,尽管已经八十岁高龄,他仍然积极请求承担重要职责,直至逝世于光禄大夫职位上。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幼受到亲戚赵伯符的赏识。在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推荐他担任左军行参军,因其办事能力出众而受到赞誉。后来,孙谦的父亲去世,他回到历阳,通过耕种供养弟妹,获得了乡里的高度评价。宋江夏王刘义恭得知此事后,任命他为行参军,随后,孙谦在大司马、太宰二府中担任僚佐。他还曾任句容令,以清廉谨慎和博闻强记著称,被当地人视为神明。
宋代时期
宋明帝泰始初年,孙谦服务于建安王刘休仁,后者提拔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推荐他。明帝随后晋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两个郡位于长江三峡地区,主要是蛮族和獠族聚居之地,以往的地方官员通常采用武力手段进行统治。然而,孙谦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主张以恩惠和教育来赢得这些民族的信任。他拒绝招募士兵并前往郡内,而是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和平息冲突。在他的治理下,郡内秩序井然,他的声望也因此显著提高。在任期间,他不仅拒绝接受蛮人的黄金和珍宝,还将此前俘虏的蛮人释放回家。此外,他也不收取本郡官吏百姓给予的俸禄。孙谦在位三年后,被召回朝廷担任抚军将军中兵参军。
齐代时期
齐后废帝元徽初年,孙谦被任命为梁州刺史,但他婉拒了这一职务。之后,他被授予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的职位。建平王刘景素计划叛变,担心孙谦的忠诚,于是派遣他出使京师,以便自己能够发动叛乱。刘景素失败后,孙谦被任命为左军将军。齐高帝建元初年,孙谦成为宁朔将军、钱塘令,他以简单的方式处理复杂的事务,使得监狱中没有积压的案件。离任时,百姓试图赠送他财物,但他坚持不接受。由于没有私人住宅,他只能借用政府的空置马厩作为住所。
梁代时期
齐明帝在谋划废立时,希望利用孙谦作为亲信,但孙谦拒绝参与其中。他被任命为南中郎将司马。东昏侯永元元年,孙谦升任囗囗大夫。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被任命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尽管年迈,他依然尽力履行职责,使官吏和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在他的领导下,郡内治安良好,农业发展迅速。天监九年,梁武帝因孙谦年事已高,将其召回京城,任命为光禄大夫。孙谦入朝后,梁武帝对他的清廉表示赞赏,并给予了特别的待遇。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下令增加孙谦的侍从人数,并准许他在朝见时得到特殊照顾。孙谦一生勤于公务,即使到了老年,他也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他的行为举止深受人们的尊敬。
晚年与逝世
孙谦的生活极为朴素,他的床铺仅用简单的竹席和布被,夏季也没有蚊帐,但夜晚却不会遭受蚊虫叮咬,这一点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他年过九十,但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每次参加朝会,他总是最先到达。他对仁义的践行超越了一般人,比如他的堂兄孙灵庆生病时,他会频繁探视。有一次,孙灵庆抱怨饮水温度不当,导致口渴难耐,孙谦听后立即遣返了自己的妻子。彭城人刘融患病无依,被送往孙谦家中,孙谦不仅接纳了他,还在他去世后按照礼仪进行了安葬。孙谦的行为赢得了广泛的敬佩。天监十五年,孙谦在任上去世,享年九十二岁。梁武帝为此颁布诏书,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之情,并赠予丧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