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明希
法国指挥家
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亦作夏尔·孟许,1891年9月26日—1968年11月6日),法国指挥家,20世纪世界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他以对法国管弦乐曲目的精通而闻名,尤其是作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期间的成就。明希出生于斯特拉斯堡,是一个音乐世家的成员,他的父亲是管风琴家和合唱团指挥,他的兄弟弗里茨·明希和表亲汉斯·明希也是著名的音乐家。明希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法国和美国完成,他对法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1967年受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委托创建了巴黎管弦乐团,直至1968年逝世。
人物经历
查尔斯·明希于1891 年出生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进入了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跟随汉斯·普菲茨纳学习作曲。毕业以后,他又先后来到巴黎柏林继续深造,在柏林时,他曾在著名小提琴家卡尔·弗莱什的门下学习小提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即1919 年,明希回到了他的母校——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担任了该院的小提琴教授,同时还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
1925 年以后,明希来到了德国音乐名城莱比锡市,担任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及著名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森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1932 年,明希在巴黎首次登台指挥,从此开始了他作为指挥家的艺术生涯。1938 年,当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看中了明希那不同凡响的指挥才华,聘请他担任了该团的常任指挥,明希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工作了八年,为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做出了极力出色的成绩,因此他也被看作是这个乐团创建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家。
1949 年,明希迎来了他指挥生涯中最为光彩的时期,这一年,由于大指挥家库谢维茨基的退休,明希有幸担任了举世闻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这个具有优秀传统的乐团中一直工作到1962 年,这期间他还从1951 年到1962 年,担任了历届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艺术活动为中心的伯克郡音乐节的音乐指导。明希在波土顿交响乐团工作的13 年中,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工作作风,给波士顿交响乐团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活力。因此,人们都将明希看作是给波士顿交响乐团赢来“第二黄金时期”的杰出指挥大师。
1949-1962年间,明希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奇演出,波士顿高强的演诠能力使明希激昂的指挥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2 年以后,明希辞去了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重新回到了远离数年的欧洲,他在1967 年与别人合作创建了后来蜚声于世的法国巴黎管弦乐团,并亲自担任了该团的首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第二年,为庆祝该团成立一周年,明希率团前往美洲各国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然而,就在这次令人激动的旅行演出中,明希却突然在美国的巡演途中逝世,从而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悲痛。
在当今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年轻时曾投师在四位指挥大师的门下,即卡拉扬、伯恩斯坦、明希和斋藤秀雄
在人们的心目中,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理应是小泽征尔指挥生涯中最重要的教师,这一点似乎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小泽征尔的回忆当中,明希和斋藤秀雄对他的影响,则是更加令他难忘的。
斋藤秀雄作为他的启蒙教师,曾经给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明希对他来说,则真正是一位指点迷津式的导师,明希身上那作为指挥大师所具有的稀有魅力,曾经吸引着小泽征尔为他而不知疲倦地奔跑着,而那出神人化式的精湛指挥技艺,也曾奇妙地调动出了小泽征尔身上的指挥才能和悟性。
小泽征尔曾经十分感慨地评价过他的这位恩师,他说到:“明希是一位真挚自然地,用心灵深处的感受来表现音乐的伟大指挥家”。明希的指挥风格追求自然、柔和与精致,在和谐的韵律中体现丰富的表情变化,雅致而耐人寻味。小泽征尔对他的评介是:“出神入化的管弦乐色彩控制能力”、“能将音乐色彩精雕细磨得闪闪发光”。
1967年受当时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委托、创建法国第一个国立职业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并任音乐总监、常任指挥,直至1968年11月在该团巡回演出时逝世。
人物成就
明希曾亲手创建了法国至今引以为自豪的巴黎管弦乐团,这个乐团以其精致的风格和秀丽的特点而身在世界一流乐团的阵容中,而作为这个乐团的前身——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多年音乐指导的明希,恐怕在这样的事实所产生的意义上,已经可以被称之为当之无愧的法国指挥家了。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是根本,真正能够使人信服的是,明希作为一位名扬四海的指挥大师,一生都在为法国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的传播而竭尽全力,并且一直以“法国音乐指挥权威”的名义活跃在世界乐坛上。
熟悉明希情况的人都知道,他是20 世纪世界乐坛中,最著名的艾克托尔·柏辽兹和拉威尔的作品解释者,许多经典性的作品甚至至今仍没有出其右者,由于他对柏辽兹的作品所做出的经典性研究以及在这方面的一些其它贡献,法国的“柏辽兹协会”还将会长的职务加在了他的身上。
明希作为20 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还有一个主要功绩就是在一个重要的时期领导了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明希上任担任常任指挥以前,曾在著名指挥大师库谢维茨基的掌管下运行了25 年,而在库谢维茨基之前又在皮埃尔·蒙都的领导下经过了一段不错的闪光时期,然而在库谢维茨基之后,如何才能使这个具有伟大传统的乐团在事业上更加发扬光大, 选择理想的常任指挥人选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更何况这个乐团在库谢维茨基时期已经具有了很高的起点。
在这样的时刻,明希走马上任,担任了该 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冒有风险的差事。然而明希上任以后,便以其大胆的作风和出众的才华,为这个老乐团注入了一种鲜明、活跃和热情的活力,特别是使这个乐团在演奏的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明希时代”不但没有退步,反而变得更加精良和显赫一时了,因此可以说,明希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历任常任指挥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为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乐团,多年来一直雄居在美国各大交响乐团的前列,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
明希作为一代指挥大师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是他那迷人的指挥艺术却在人们的心中扎了根。
今天,由他指挥灌录的唱片仍然在全世界畅销着,其中许多他最拿手的曲目的唱片都成了今日收藏家手中的珍品,然而更重要的是,明希通过他指挥灌制的唱片,不但将他那精湛的指挥艺术奉献给了人们,而且还通过他指挥演奏的音乐,将他那热情和朴实的艺术家面貌,深深地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指挥风格
明希作为20世纪早期最具魅力的指挥大师之一,他的指挥方法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这方面,他是那种能够给人带来终身难忘的印象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动作极其轻松自然,在那令人十分舒服的韵律中,含有着非常丰富的表情变化,当他的指挥棒敲下第一个击拍以后,音乐便随着他那极有控制力的手势而不断地流淌了出来。小泽征尔对他恩师的指挥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他曾回忆到明希在教他指挥时,总是强调两只手和臂膀乃至整个身体都不要用拙力,两只手臂要有一种轻轻飘浮的感觉,这样,当你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时,两只手就会极其自然的随着音乐的律动而挥动起来,这样产生出的效果,便是那种被称之为松弛、自然和奇妙感觉的崇高境界。 明希是一位风格异常鲜明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明快热情而又自然舒展,一般来说,他喜欢运用较快的速度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在指挥法国作品时,他十分善于把握乐曲的特色和尺度。例如在指挥艾克托尔·柏辽兹的作品时,他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宏大气势和绚丽的音响色彩,而在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时,他又能够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的情调及清新的气息,在处理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作品时,他也能够极好地控制乐曲织体层次的变化,使其达到一种雅致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明希不但善于指挥法国作品,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也有着十分出色的演绎能力,但他与纯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之间仍有着许多不同,与他们相比,明希在德奥作品所特有的庄重稳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热情及活力,因此,在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更加适合于演释像费利克斯·巴托尔迪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明希是一个最善于挖掘和发挥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大师,他对于管弦乐队的音色调配和力度控制,有着极其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小泽征尔在听完他所指挥演奏的艾克托尔·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之后,曾经被他那出神入化的管弦乐色彩控制能力感动得激动不已,他曾回忆到:“我真不知这位老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拨弄出来的那样水粼粼的声音,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小泽征尔的话是对的,他以一个优秀指挥家的眼光,发现了明希身上那无与伦比的天才,难怪他不管花费多么大的辛苦和周折,都非要当明希的学生不可呢。
经典录音
EMI集团20世纪大指挥家系列唱片品评(查尔斯·明希)。
卡米尔·圣桑:《黄色君》序曲 波士顿交响乐团。
录于1951年1月18日,波士顿交响乐厅。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波士顿交响乐团。
雷昂特尼·普莱斯(女高音),穆林·福斯特(次女高音),大卫·波莱里(男高音),吉奥吉·托兹(男低音)。
新英格兰音乐学校合唱团。
录于1958年12月21-22日,波士顿交响乐厅。
艾克托尔·柏辽兹:《海盗》序曲音乐学校音乐协会乐团。
录于1948年,巴黎保险大厦。
费利克斯·巴托尔迪:谐谑曲(八重奏,作品第20号,为弦乐团改编)(1825)波士顿交响乐团。
录于1960年3月7日,波士顿交响乐厅。
乔治·比才:C大调交响曲 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录于1966年11月10-11日,巴黎法国电台录音棚。
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第六交响曲 波士顿交响乐团。
录于1956年4月23日,波士顿交响乐厅。
普罗哥菲耶夫:《罗密欧与朱利叶》,芭蕾舞音乐 波士顿交响乐团。
录于1957年2月11-13日,波士顿交响乐厅。
EMI CLASSICS/IMG ARTISTS CZ5754772。
IMG与EMI公司合作的“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可供世人对这些指挥家做出重新评价,另外还增加了新的录音。这套2CD的唱片是20世纪另一位重要指挥家查尔斯·明希的录音。在马克·蒙德尔的小册子里,他指出蒙许是接替库塞维茨基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棒的,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蒙许在这个职位上一呆就是14年(1949-1962年)的事实本身证明了他的成功。因此也不奇怪这套唱片收集的录音大多是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开场的是件少见的作品,录于1951年蒙许在波斯顿的早期生涯。卡米尔·圣桑的《黄色姬君》在舞台上很少出现,但它的序曲生动活泼,值得偶尔演奏。蒙许表现出了音乐的内存活力,尽管声音有点薄,在本集中远远称不上最佳,但演奏却是活力四射。更引人注目的是接下来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演奏雷庭万钧,气势压人,录音也温暖饱满。波士顿交响乐团证明了其作为国际重要乐队的传奇般的实力,令人赏心悦耳,仅止一首就值双碟的价格。速度绝对正确,留给音乐呼吸的空间,同时在稍快的乐章显出迫人的动态。在四重唱中,四位歌唱家配合绝佳,即使是年轻的普莱斯,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小册子中没有提及他们,也没有歌词的翻译。录音总体来说很悦耳,但在终曲平衡稍有些怪异,合唱退居后线,木管独奏有时过响了。但在整体上是杰出的演出。CD1结尾是最早期的录音,艾克托尔·柏辽兹的《海盗》序曲,其声音承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比我们预计得要好得多,但不是发烧级的。CD2开场是费利克斯·巴托尔迪《八重奏》那柔弱蛛网,虚无飘渺的乐章,波士顿乐团的弦乐显示出了其超凡的精确。乔治·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是由法国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蒙许的处理充满了浓浓爱意。录音也可以接受,使这场演出令人愉快,但可能与托马斯·比彻姆稍早几年前与同一乐队的录音相比不见得更为出色。马替努的《第六交响曲》是为蒙许和波士顿交响乐团谱写的。“写此作品的一个明确的原因是,我希望为蒙许写些什么,我喜欢他自然而优雅的风格,他的音乐随着乐章自由流淌,无拘无束。本集中的录音是这支交响曲于1956年在波士顿的首次录音,一年前也是波士顿交响乐团作的首演。蒙许11年后在布拉格再次录制了这支作品。1956年的录音经重新制版后,音色大有改善,变得富润温暖。乐队和指挥的演奏熟练,配合默契,如同一人。这是对这首伟大交响曲的满意演绎。最后收尾的是普罗哥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利叶》。这里的录音不太令人满意,有点失衡,偶尔缺乏光泽。“泰尔伯特之死”激动人心的节奏未能制造出应有的冲击力。在四首曲子中,短乐章“舞”的轻柔手法最为出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明希 Charles Munch.豆瓣音乐.2024-02-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成就
指挥风格
经典录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