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多波加
孔多波加
孔多波加(俄语:Ко́ндопога;卡累利阿拉伯语:Kondupohju;芬兰语:Kontupohja)是俄罗斯卡累利阿共和国孔多波日斯基区的一个城市,也是该区的行政中心。位于奥涅加湖畔的孔多波加湾北端,靠近苏纳河口和基瓦奇自然保护区,距离彼得罗扎沃茨克约54公里(34英里)。根据2010年普查,人口为32,987人;2002年普查时为34,863人;1989年普查时为36,365人。城市面积为11平方千米。
历史
孔多波加最早的书面记载可以追溯到1495年,而最早的定居点建立于1563年。1757年附近发现丰富的大理石矿藏后,该地区变得重要起来,采石场随之建立。孔多波加成为向圣彼得堡运送大理石的物流中心。后来,在附近发现了铁矿石,这些矿石被运往彼得罗扎沃茨克和肯特亚尔维的冶金厂。
到1892年,孔多波加有四十八座建筑物,三百名居民,两座教堂,一所学院,并在9月8日至15日举办年度贸易博览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军事部主炮兵管理局开始在此建设一座硝酸厂,这对发射药生产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这样一个工厂的巨大能源需求,设计了一座水电站。由于尼戈泽罗湖和奥涅加湖之间有显著的水位落差,孔多波加非常适合建设这样的电站。计划建设的30兆瓦电站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电站。然而,十月革命和随后的内战推迟了该项目,直到苏维埃时期作为GOELRO计划的一部分才得以复兴。根据该项目,苏纳河的水流将通过湖泊系统被引向水电站。1923年7月19日,卡累利阿共和国苏维埃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建筑协会(Kondostroy),以建设水电站和一座大型纸浆和造纸厂。1932年孔多波加成为一个区的行政中心,并于1938年获得城市地位。
1941年11月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孔多波加被彻底摧毁。工业厂房和工厂被洗劫一空,包括纸浆和造纸厂、水电站、花岗石和砖厂、家具厂和其他设施。大约250座房屋和公寓楼被拆除,连同音乐厅、博物馆、幼儿园、学校、酒店、消防站和政府办公室。附近所有的桥梁都被炸毁。该镇于1944年6月28日被红军占领。战后,该镇得到重建。1957年,孔多波加被宣布为全联盟共青团建设工地。建立了许多新工厂,纸浆和造纸厂也得到扩建。人口增长到38,000人。
2006年8月29日至30日的夜间,两名俄罗斯族人被车臣人杀害,数人受重伤,引发了2006年孔多波加的族群紧张局势。
市政地位
在行政区划框架内,孔多波加作为孔多波日斯基区的行政中心,直接隶属于该区。作为市政分区,孔多波加镇连同三个农村居民点,被纳入孔多波日斯基市政区,构成孔多波日斯科耶城市聚居地。
经济和交通
孔多波加拥有东欧最大的一些纸浆和造纸厂(例如OAO孔多波加),一个医学院,以及建筑材料制造设施。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是零售贸易,大型零售连锁如「五分钱」、「磁铁」、「交通灯」、「DNS」、「红白」、「固定价格」等在孔多波加运营。最大的购物中心是「莲花城」和「红宝石」。
孔多波加有一座位于莫斯科摩尔曼斯克铁路线上的火车站,为城市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连接。此外,蓝色公路,一条国际旅游路线,起点在挪威的莫伊拉纳,经过瑞典芬兰,然后穿过孔多波加,最终到达普多日
建筑
孔多波加保留了俄罗斯木制建筑的罕见纪念物——建于1774年的圣母升天教堂(Усп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这座教堂的中央柱子被一个四坡屋顶所覆盖,总高度为42米。柱子基于一个中央矩形框架,与之相邻的是用于食堂和祭坛的框架。祭坛框架被一个传统的木制屋顶所覆盖,称为桶形屋顶。2018年,这座教堂被一名精神错乱的青少年烧毁,只留下了一些烧焦的残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
市政地位
经济和交通
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