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集
震泽集
清代乾隆,为了编纂《四库全书》,爱新觉罗·弘历下令设立四库全书馆,并委托纪昀等知名学者参与此项工作。这一庞大的文化工程始于1772年,历经多年,最终完成了对中原地区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编纂。
编纂过程
自乾隆三十七年起,经过长达七年的努力,共收集到了12,237种书籍。这些书籍经过四库馆臣的审阅和鉴定,按照应抄、应刻、应存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处理。其中,被认为符合条件的作品被收录入《四库全书》,而未能入选的作品则仅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留有记录。《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计收录3,457种作品,总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分装在6,752个函套中。这使得《四库全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随着《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逐渐推进,爱新觉罗·弘历考虑到全书体量庞大,难以快速查阅,因此决定从中精选精华内容,另行编纂一部更为精简的丛书。为此,他在1772年五月颁布谕旨,指示在《四库全书》的基础上,选取重要内容,按照原书体例重新编写。随即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五年,第一版《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已完成并存放于坤宁宫后御花园的摛藻堂。两年后,第二版也完成了,存放在长春园的味腴书屋。
历史命运
然而,历史的变迁使这两部珍贵的书籍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导致味腴书屋所藏的第一版《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不幸被毁。相比之下,摛藻堂所藏的版本却幸运地留存了下来,成为世上唯一的孤本。庚子国变期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北京,使得《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直到192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廷遗留的文物图书时,才在故宫内意外发现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部孤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包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在内的故宫文物迁往中国西南地区。解放前,这批文物又被转运至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其影印出版,发行了500册的精装本。
特色与影响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作为专供皇帝御览的丛书,具有不同于《四库全书》的独特特点。它的编纂宗旨决定了它并非面向普通民众,而是更注重皇家收藏的价值和品味。尽管如此,这部丛书仍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参考资料
震泽集.豆瓣读书.2024-09-14
震泽集.缺书网.2024-09-14
震泽集 卷一.个人图书馆.2024-09-14
目录
概述
编纂过程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历史命运
特色与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