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昌(1910年6月24日-1992年12月24日),出生于山西闻喜县,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任多个职务,包括涑阳村党支部书记、东镇公社副书记、闻喜县委常委、闻喜县科委主任、科协主席、运城地区科协副主席、山西省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晋中地委棉花顾问、山西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他还曾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科学大会主席团成员。吴吉昌因其在棉花种植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誉为农民科学家。1978年,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获颁金质奖章。1992年12月24日,吴吉昌因病去世,享年83岁。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吴吉昌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公社涑阳大队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是一个具有强烈探索精神的农民,即使面对无人涉足的领域,他也愿意尝试三次以上。他在棉花种植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冷床育苗”、“芽苗移栽”等,这些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于其对国家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接见他。
政治生涯
吴吉昌的政治生涯始于基层,历任涑阳村党支部书记、东镇公社副书记、闻喜县委常委、闻喜县科委主任、科协主席、运城地区科协副主席、山西省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晋中地委棉花顾问、山西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他还曾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科学大会主席团成员。
科研贡献
吴吉昌自1959年起,陆续发明和应用了多种棉花种植技术,包括“冷床育苗”、“一窝双株”、“巧留油条”、“芽苗移栽”、“棉麦套种”、“计划整枝”、“一株双杆”等共14项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棉花的全苗壮苗、早发稳长、增蕾保桃、减少脱落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北方广泛传播,而且在他的指导下,棉花的蕾铃脱落率从1978年的40%降至1979年的35%以下,亩产皮棉达到125.9公斤。尽管年事已高且身体虚弱,吴吉昌仍坚持进行棉花实验,并向全国各地传授植棉经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吴吉昌遭受了近百次的批斗,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对棉花的研究工作,表示自己是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交给的任务而不图名利。1973年2月,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并继续担任涑阳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解放后的工作
“四人帮”被粉碎后,吴吉昌获得了自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继续攀登科学高峰,成功培育出“多秆两层”新株型的棉花。这一成就在解决棉花脱蕾落桃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77年8月,中国农林科学院组织的考察团队来到涑阳,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最后期望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的活动中,吴吉昌作为第五届人大代表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盛会。他表示将提前五年完成周总理交代的任务,攻克棉花落铃难关,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愿。
人物评价
吴吉昌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党的忠诚,在棉花种植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棉花产业的发展,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故事通过穆青的报道广为人知,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吴吉昌的事迹也被用于教育下一代,成为涑阳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