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庆云禅寺,始建于
北宋咸平二年。元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增广,于是“殿宇钜丽称名蓝”。然而时间推移,世事变迁,雕梁画栋,渐有废,“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去。”1988年
泰兴县人民政府批准泰兴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修复庆云禅寺的申请,1995年
法轮塔修复落成。今日庆云禅寺所在地,旧时形似葫芦,故名葫芦湾。也有人以为此地状若金瓶,又称金瓶湾。
庆云禅寺分庙院和塔院两个部分。庙院坐北朝南,山门内东西两侧分立着严守佛门的
哼哈二将。进入院内,两旁岿然耸立着钟鼓二楼。顺甬道前行至天王殿,供
弥勒菩萨、韦陀和四大天王。天王殿北为
大雄宝殿,供奉
如来佛祖。殿东为
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后为藏经楼。庙院西厢房中间有一门通向塔院,内有一座法轮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形正方,楼阁式。登上塔顶,一览无余。寺内遍植名花异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衬托着
佛塔的巍然雄姿。
1988年,
泰兴县人民政府批准泰兴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修复庆云禅寺的申请。1989年泰兴县佛教协会正式成立,会长智林、副会长果林、宏惠法师全力以赴本寺修复工程。1990年工程告竣,获准对外开放,
1994年,
泰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迹,同意泰兴市佛教协会的请求,拨款修复法轮塔,同时重建塔院。1995年,法轮塔修复落成。1997年,庆云禅寺增建钟鼓二楼。
于是乎塔院、
寺院相得益彰,梵刹、
佛塔相映成趣,为今日泰兴平添一道具有古代建筑传统文化特色的风景线。新建
法轮塔仍为砖木结构,五层,八角形,楼阁式。朴实无华,简洁庄严。每层四面真门,四面假窗。塔顶上安九重相轮,上置宝葫芦以为塔刹。玲珑挺拔,高耸云天。塔檐下悬挂铜铃,天风过处,铃声动听。塔内旋状楼梯,上下方便;塔外回廊护栏,凭眺安全。四海嘉宾,八方游客,通过庆云禅寺山门,迈进塔院,即可登临法轮塔。走出塔门,漫步回廊之上,眺望四面八方,城市景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俯视塔下寺内,
松柏翠柏,绿地芳草,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