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老师,1925年出生,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著名的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1939年,王兰从
曲周县简易师范学校中专毕业。1956年4月,王兰加入
中国民主促进会。王兰老师先后被选为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民进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951年,王兰以妇女代表的身份,在南京市各界
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王兰老师的教学生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1年从教开始一直到“文革”前,在这个阶段,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出台,她边学边教,摸索出汉语拼音的教学规律。1956年4月,王兰加入
中国民主促进会。1960年,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定为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王兰担任试点班的班主任。第二阶段始于1978年,这一年王兰老师被评为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这是对她过去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同时,也激励着她不断创新。在王兰老师的带领下,她所在的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教师方阵。1980年,王兰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王兰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胡启立视察学校,称赞王兰“经验丰富,运用幻灯片好。1991年,由中央电教馆作为
卫星教育节目,以“特级教师王兰倾心带教出高徒”为标题向全国播放。第三个阶段,从1992年退休开始,王兰老师注重把精力投入到对年轻教师的代际传承、持续培养的思考与行动中。
王兰十分重视形象化教学和循序渐进,凡有可能让孩子们看到的,就用教具演示给他们看,有时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演示。开始用图画、录音,后来制作幻灯、录像,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次,王兰一进课堂就说:“同学们,先请你们猜个谜语,谜底是一个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接着她在黑板上写了四句:“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讨论,最后多数同学说是“也”字。王兰说:“对。‘也’字加上不同偏旁就成了‘驰’、‘地’、‘他’、‘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王兰主张授人以渔,教会孩子们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是很密切的,老师把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孩子们,他们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王兰在教学中善于抓重点、抓难点。她提出要“上好每一节课,不放过每一个难点;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后进孩子”。她每教完一个生字、一堂新课、一个单元,都要回头看,检查学生是否都弄懂、弄通。发现有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帮助分析原因,补上后再往下教。她在教学中体会到,一个班几十人,有几个反应慢跟不上是正常的,老师一定要给他们个别补课,哪一门差就补哪一门,如果两门差就先抓一门。突破一门,孩子就有了信心,再抓另一门就容易多了。一堂新课、一个单元都有重点和难点,老师要抓住重点,讲清难点,其他内容就迎刃而解了。新教的生字,不仅是第一次要求达到会认、会读、会写、会用,如果以后在课程中再出现时,就要提醒、巩固,真正达到“四会”。在南京市第一次统考中,王兰带的试点班获得全市总分第一。全班57名学生没有一个掉队,全部升入中学。《
新华日报》、《
南京日报》都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