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县志稿》内容简介:萧山为吾浙一大古邑,地滨
钱塘县,乃贯通浙东西之要,交通顺畅,商业繁兴,山水秀丽,物产丰盈,人文荟萃,精英辈出。如此
大邑县,何得无志以记事乎?稽宋元以来,志事勃兴,据一种统计:两宋时期全国各级志书达六百余种,而以江浙为盛,惜散佚者多,传于今者,不超过三十部,而
萧山区是否有志,未见载籍。明初萧山事务,始见于郡志,唯尚无单行一志。萧山之独立成志,肇端于明,“
宣德、弘治、
正德、
嘉靖,凡数修辑。远者六十余年,近者仅十余年,明代修订,可谓勤”(杨士龙再跋),今所见者有嘉靖林修《
萧山县志》六卷(今有胶卷本及抄本)及明万历刘修《萧山县志》六卷(现存残卷)。清继明后,有
康熙帝邹修《萧山县志》二十一卷、刘修《萧山县志》二十一卷及
乾隆黄修《萧山县志》四十卷。其后垂百八十余年,未见续修。辛亥鼎革,万象更新。民国三年,县知事彭延庆有鉴于民国肇建,百业待举,诸多事务已非旧志所能及,遂立意邀乡老贤士,创意修志。经略多年,粗成规模,而彭令离任他调,人去政息,成稿束之高阁,渐有散落。迄民国九年,陈氏曾荫来萧主政,重加董理,谋付,亦未事。直至民国二十四年张宗海氏来掌县事,深知志书之要,立意成书,乃整旧稿,“阙者补之,赘者删之,讹误者更正之,错杂者理董之;凡四阅月而稿定,检付手民,刷印成书”(张宗海序),即今之民国二十四年本《萧山县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