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Washington 美国的美术馆,位于美国国会大厦附近。筹建于1937年,当时,A.W.梅隆捐赠大量世界名画和雕塑给国家,并且出资兴建馆舍,制订建馆计划。所以也有人习惯地称之为梅隆画廊。另外还收到多人的捐献,使该馆藏品初具规模。1941年正式接纳观众,被命名为国立美术馆。1968年进行扩建,1978年竣工,是现代建筑代表作。馆内设备周全,长期陈列欧美国家的艺术杰作,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性的展览会、艺术讲座、音乐会和学术研究报告会。在匹兹堡还设有修复制作室和独立研究机构。该馆收藏的精品中有L.达·芬奇、拉斐尔·桑西提香·韦切利奥、EL.格列柯、J.A.D.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P.巴勃罗·毕加索等人的作品。现馆藏作品近10万件。
介绍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东临美国国会大厦,西昨波托马克河,由新旧两栋建筑构成,号称拥有美国最大规模的藏品。它由热心艺术的收藏家安德鲁美侬提案建成。1937 年美侬去世时,他的收藏已有三百余件,雕刻二十四件,全部捐赠给国家。1941年,美术馆的主要建筑物由美侬基金出资建成。富兰克林·罗斯福接受了美侬的捐赠,以国立美术馆之名开幕。之后,现代美术展示场的新馆于1967年增建完成。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隶属于美国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史密生协会,由史密生协会的干事、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以及五位民间理事共同管理经营。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术馆的藏品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印象派巴黎派到现代美术,几乎包罗了各时期的精华作品,其展示方式为依各时期的年代顺序陈列。
人文历史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因拥有大量文艺复兴以来的大师作品而身于世界一流美术馆之列,然而它的创立却是始于一个美国人个人的理想。1937年,曾任美国财政部长和驻英国大使的安德列·W·梅隆将他的私人艺术收藏悉数捐给国家并出资建造美术馆,在这些收藏中包括许多优秀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后来正式代表美国人民接受了梅隆的捐赠和在1941年落成的美术馆,此举引起了连锁响应,许多收藏家和私人机构纷纷将自己的藏品捐献出来,使得馆藏迅速增加。尽管与其它历史悠久的大博物馆相比,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历史短暂,藏品数量也难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相匹敌,但由于在质量上比起其他欧美博物馆来毫不逊色,又因为周边有众多的自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群相辉映,环境优美,因此成为访客必到之处。统计表明其观众的年度访问量已超过620多万人次,位列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个最受欢迎的游览景点第四,远在白宫和其它著名景点之上。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中心的国立美术馆主体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风格庄重大方,与华盛顿的城市环境很是协调。美术馆背靠宾夕法尼亚大道,面对开阔的国家广场大草坪,是离国会山最近的重要建筑,由宾夕法尼亚大道信步向西不远的几个街区外便是白宫。50年代哈里·S·杜鲁门当总统时有在早餐前参观美术馆的嗜好,因此国立美术馆常常在清晨单独向他一个人开放,他总要巡赏一番后才匆匆去白宫从事公务。不过杜鲁门的欣赏趣味和他的政治立场相仿,偏于保守,故而特别钟情于伦勃朗·范赖恩和荷尔拜因等欧洲古典大师的绘画,对现代艺术却不屑一顾。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中收藏的精品中还有凡·爱克、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桑西﹑提香和格列柯等诸多大画家的作品。上世纪70年代,由该馆绘画部主任库克博士撰写的一本介绍馆藏大师绘画作品技法的书曾在国内印行过,名为《西方名画家绘画技法》,尽管今天看来那本薄薄的译本显得十分粗糙,图版是黑白的不说,而且还模糊不清,但其中介绍的作品却给当时刚刚接触西方油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展建设
随着国立美术馆中藏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学术研究的需要,该馆于1968年在原馆址的东侧进行了扩建。扩建的东馆包括陈列馆和学术研究中心两个部分,所在位置是国家广场上的最后一块空地,虽然地位很重要,但是由于地块的形状被放射状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切割为不等边的斜梯形,加上被第四街分隔的新馆与老馆的连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展览功能的需求等等,给设计者出了一系列难题。东馆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他巧妙地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大的等腰三角形做陈列馆;小的直角三角形作研究中心。
东馆的主入口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朝向老馆,两相呼应,研究中心的小门则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整座建筑的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而来。由大理石构成的建筑立面造型简洁厚重,外观坚实锐利,大门左侧矗立着雕塑大师亨利·摩尔巨大的抽象雕塑。步入展馆,你会发现内部空间高大宽敞,通透明亮,一扫传统美术馆建筑内部那种阴沉压抑之感。在高大的大厅中央悬挂着现代雕塑家考尔德专门为东馆创作的可活动抽象雕塑,墙上则是由大画家胡安·米罗设计的巨型现代壁毯。东馆与老馆内部由长长的地下通道相连接,利用通道空间还设置了美术馆的售品部、餐厅以及地下演讲厅。在地面广场上凸起的一组不规则三角形玻璃塔又是地下通道大厅顶部的采光天窗,这种用现代材料构成的空间形式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风格特征之一,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美国人对此并不以为奇。然而当贝聿铭后来将类似的玻璃金字塔结构搬到卢浮宫改建工程中去时却在法兰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978年,国立美术馆东馆落成开幕(老馆则成为西馆),卡特总统亲自为其剪彩并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2003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宣布贝聿铭设计的东馆获得“AIA25年建筑奖”,这是一个专门用来表彰经历了25年到35年时间考验的优秀建筑设计的重要奖项。国立美术馆东馆已经成为20世纪下半叶现代建筑的标志性经典作品。
藏品收藏
入睡的维纳斯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韦切利奥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对外交流
作为美国的国家美术馆,代表美国艺术的美国绘画自然是收藏的重点。美国绘画虽然有印地安文化影响,但主流还是源自殖民时期的欧洲传统。历史上美国绘画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南北战争以后,一些赴欧洲学习回国的画家以及后来坚持本土化的画家如霍默、伊肯斯等成为美国画派的杰出代表,而留在欧洲的詹姆斯·惠斯勒玛丽·卡萨特约翰·萨金特等人也为美国取得了很大声誉。当然美国绘画真正对世界艺术产生影响则是其现代艺术,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批欧洲的艺术家跑到美国发展,美国艺术界很快接纳并融合了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20世纪下半叶,抽象表现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波普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形形色色流派的崛起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在国立美术馆中,除了陈列版画、素描和摄影等纸本作品和各种临时展览外,以美国为主的现代绘画和雕塑作品极为丰富,杜尚、威廉·德·库宁、霍夫曼、劳申伯格和奥基芙等现代大师的代表作品一应俱全,是一部活的美国视觉艺术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介绍
人文历史
发展建设
藏品收藏
对外交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