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斌
严志斌
严志斌,1975年生于浙江金华,是一位考古学家。他于199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
人物简介
1993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1997年7月本科毕业,获学士。1997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考古学系,师从林先生学习考古学(古文字学方向),2000年7月以论文《四版〈金文编〉校补》获硕士学位。2003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刘一曼先生学习商周考古,2006年7月以论文为《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获博士学位。2009年,其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周考古与古文字学。参与课题多项,目前独立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项(2010-2011年)。主要著作有《四版\u003c金文编\u003e校补》(2001年)、《殷墟青铜器-青铜时代的中国文明》(2008年,合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2010年,合著),另有论文《试析长治小神遗址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复合氏名探析》、《陶寺文化石制品研究》、《商代中期有铭青铜器探讨》等30多篇。
博士论文摘要
商代青铜器铭文是铸于青铜礼器上的正规书面语言,是商代青铜礼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它是研究商代青铜器、商代文字、商代礼制以及礼制背后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历史方面的重要资料。
本文首先系统收集整理了商代的青铜器铭文,回顾了历年来学界对商代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概况,并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商代有铭文青铜器进行断代与分期,先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2千多件青铜器进行分析排比,参照考古出土的年代明确的青铜器,讨论这些有铭青铜器的时代,基本建立起商代有铭文青铜器的年代框架。另外着重探讨了商代武丁以前有铭文的青铜器,新增多件武丁以前的青铜器,并对学界以前的一些认识进行辨析,纠正一起误断为中商的晚商铜器。
在铜器断代与分期的基础上,本文对商代青铜器铭文单字的字体字形进行对比分析,继之分期,归纳了商代青铜器铭文字体分期特点,并将商代青铜器铭文总体分为三期:金文一期,相当于商代中期与殷墟一期。这是金文的肇始阶段。金文二期,相当于殷墟二期、三期。这是商代金文的发展阶段。金文三期,相当于殷墟四期。是商代金文的转型阶段,西周金文直接继承了这一期铭文的风格特点本文分别从词法、短语、句法等方面对商代青铜器铭文的语法进行了探讨,与甲骨文的语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经过分析比较,青铜器铭文与甲骨文大部分词法与句法的构造都相同,有些句法只见于青铜器铭文,有些则只见于甲骨文。本文对商代青铜器铭文语法的分析,对青铜器铭文的语法规律进行探究,可以有助于读解这批商代文字资料,确切理解句意。本文对商代青铜器铭文语法的分析,庶几能对汉语语法史的上溯工作提供直接的论据。
关于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职官,本文对青铜器铭文中的140个亚某与甲骨文中的子某名与地名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了讨论了铭文中最常出现的亚形问题。以及援引甲骨文等材料对师、宰、寝、作册、尹、小臣、卿事、史、牧、戍、侯、射、、田、犬、卫、马、旅、宁、等职官的性质、职能等进行讨论。将其区分为内、外两服制的职官系统,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职官似没有十分明确的司掌,即多数职官的职司都有重合之处,如牧、戍、射、犬、马、亚、田、卫的职司就很接近,而且还常见其相互之间配合行动。几乎所有职官都有从事战事之责。当时的职司只有相对性,而无专一性。而同一职官的内部的级别也是不一致的,如“亚”,有的是权势近于商王,有的则又是只是相当于普通的贵族。而且同一职官同一时期往往设置多位,如多射、多亚、多犬、多马、多田、多卫等,这一类职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一种身份。商代职官的世官制也是十分明显的。青铜器铭文中的有些职官名其实已经转变成其族氏名的组成部分,可充分说明这一点。但是因为一些大族始终占居统治权,并非一族就仅任一种职官,同一族氏的也可能担任不同的职官。
本文对商代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诸子与诸妇进行整理,据笔者统计,商代青铜器铭文中见子某共78位,综合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商代的子某共208位。子某铜器出土地点多在商文化分布范围之内,以河南省为多,尤安阳市为最密集之地。其时代分属二、三、四期。以山东省为次,以三、四期为多。陕西省河北省四川省也有子某器出土,处代皆为三、四期。其分布还是以殷墟王畿为中心的,空间由殷都区愈向外推移,时代也愈晚。铭文中的诸子有的是兄弟行,他们之间存在共同作器的现象;商代的子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者如子渔、子商等,可能是时王之子,而受王特别垂青者;第二层次如子卫、子龏、子妥、子步等,可能也是时王之子,与王关系密切者;这两者是诸子某中的高层。第三层次为其它子某,有时王之子,也可有非时王之子,是为一般的贵族。对43例金文中出现的妇某及与甲骨文相关材料的对比,认为某些妇名的称谓反映了当时方国之间的婚姻关系。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族氏,是青铜器铭文的重点内容,对商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族徽文字的表现形式作了初步的归纳,其特点有以下数方面:时代性。即族徽文字多出现在商代与西周早期。复现性。族徽文字会在多件器中出现,或一件器的盖、器上都出现。艺术性。一方面,作为族徽使用的一些动物形文字有极强的象形性。另方面,这些族徽文字常采取重复对称等方法对文字进行繁化或改变原字的结构进行重组;或者同期甲骨刻辞中已用该文的简化了的书写形体,而族徽文字的字体却更加注意细节的体现。独立性。族徽文字常单独出现;或以其形体上的艺术性特征而与其它铭文有别;有的族徽文字在铭文中也以稍大的形体或框以亚形来分别。并结合青铜器铭文、器物本身的年代与成组铜器的相互关系和甲骨刻辞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与甲骨刻辞中的地名、方国名、职官(或爵称)名以及部分人名相互对照来确定一族氏。
这一部分的研究首先对族氏铭文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并对学界聚讼的复合族氏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复合氏名的研究当从族氏内部与族氏之间两方面入手,族氏之间的关系有分宗立氏的分衍,也有基于婚姻等关系的联合。而后对主要的族氏按其出现的地域方位,并结合甲骨文等资料进行探讨,重点讨论了北方族氏启、龙、其、丙、矢、竹、井、髟;西方族氏、庚、戈、舟、、光、甫、失、埶、马、犬、羞、唐、盾;南方族氏息、古、麇、虎、鱼、、我;东方族氏史、齐、告、戎、、并、向、、爻等族群,构架商代地理与政治的格局框架。这些族氏,与商朝的关系往往是又战又和,但商王朝在大多数时期内对大多数的族氏方国都具有控制力,体现出商王朝的独尊地位。商王朝当是商文化被及范围内的宗主国。各方国族氏之间,也是有战有和(联姻),相互之间当是一种较为平等的关系。如果说有联合,也是一种基于短期目的的暂时的联合行动,尚看不出有某种形式的联盟的存在。甲金文中的商代方国族氏,以西(北)方与东方数量为多,按诸甲骨刻辞,殷墟早期的商王朝因边患主要关注西北一带,而晚期经略重点似转向了东方。
商末时期新出现了一种长篇记事铭文,本文分析认为记事铭文的中心是赏赐,并尝试与赏赐内容盛行的西周金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赏赐的人、物、地等关系。在最后的余论中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博士论文摘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