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哈里狮
哺乳纲食肉目动物
加丹加狮,又称卡拉哈里狮,分布于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埃托莎公园,纳米比亚卡拉哈里沙漠等地,是现存狮子的一个亚种,其耐渴耐热的能力在其他亚种狮子之上。
卡拉哈里狮的体型与克鲁格狮差不多。
野生成年雄性体重180-250公斤,成年雌性110-142公斤。加丹加狮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狮亚种之一,野生雄性加丹加狮平均体长203cm,平均尾长94cm,平均全长297cm,平均肩高102cm,平均胸围121cm,平均体重200kg。野外记录最大的个体是纳米比亚的600磅重(272公斤)的雄狮,名叫河狸属
物种简介
卡拉哈里狮也叫弗尼亚狮,主要分布在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境内的卡拉哈里大沙漠的边缘地带卡拉哈里狮比较瘦,小于非洲其他地区的狮子。由于干旱和高温,卡拉哈里狮的鬃毛比较少,也比较短因为环境恶劣,卡拉哈里狮存活下来的数量并不多。
保护等级
狮子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形态特征
体长约160―250厘米,尾长约70―105厘米,体重120―240千克,雌兽体形较小,一般只及雄兽的三分之二。雄狮头宽大而浑圆,吻宽,眼睛炯炯有神,闪射着犀利而威严的光芒。颌下的长触须和短胡子均为白色,耳圆且直立,耳背为黑色。体躯轻捷而矫健,四肢粗壮而结实。体毛呈棕黄色至暗褐色,随着性别、年龄和个体不同而有差异。雄兽头项生有长毛,颈部、肩部都披拂着长长的鬃毛,一直下垂到喉部、前胸至前腿基部,鬃毛的颜色一般比身上的棕黄色较深,呈深褐色或黑色。雌兽没有鬃毛。雄兽和雌兽的尾端均有黑色球状束毛,内藏骨质硬包,就像一个黑色绒毛团。狮的爪子能够抓伤和逮住拼命挣扎的猎物,上颌裂齿呈剃刀状,适于撕咬和切割猎物的身体。
雌兽的怀孕期为105―116天,每胎产2―5仔,也有多达7仔的,多生于草丛或岩洞中。初生的幼仔体重约为0.5千克,眼睛看不见东西,15天后才能长牙,身上有深褐色的斑点或条纹,约半岁后逐渐消失。
一般出猎的时间是夜晚或清晨凉爽的时候,喜欢在夜间猎食。猎物中包括羚羊小羚羊、牛羚、斑马水牛长颈鹿大象幼兽、河马、河马幼兽,也包括狒狒属、兔、鸟,有时甚至鱼。猎物被捕获后按群内地位的高低捺食:首先是雄狮,然后是地位最高的雌狮,幼狮最后。往往会因此产生群内的地位争端,这样的争斗往往会导致受伤。
生活习性
卡拉哈里狮通常群居生活,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一般为15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二至四头成年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狮子主要在夜间捕猎。夜色的掩护会带来更高的成功率。同时还可避开白昼灼热的阳光。卡拉哈里狮的猎物有黑斑羚疣猪,赤水羚(Kobus kob),狷羚南非剑羚平原斑马,大林羚非洲水牛甚至长颈鹿和非洲象居住在卡拉哈里的狮子,疣猪和南非剑羚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科学研究了1970年7月到1983年1月在卡拉哈里国家公园的狮子捕食纪录,这两样占到猎物中的57.3%。
卡拉哈里的加丹加狮的一个特点是除了像其它狮群一样成团队地捕食中大型有蹄动物外,平时还会高频率地自己单枪匹马捕食野兔,豪猪这样的小动物。从数量上说,卡拉哈里狮比非洲其它地区的狮子捕杀更多的动物。因为它们的猎物都很小。一头非洲狮子一年要捕杀12到36只猎物。在克鲁格,这个数字是15,在卡拉哈里则是50。
一个狮群的领地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公里;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们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公里的领地。 
而根据一份调查,发现居住在卡拉哈里的加丹加狮在领地中的迁徙更频繁,通常在夜间移动,卡拉哈里狮每晚移动平均11.8公里。雌狮比雄狮移动的距离更长。
曾有一只雌狮一夜走了41.2公里(该雌狮在10个夜晚内平均每夜迁徒16.2公里)。还有一个纪录是六雌和一只年青雄狮(2---3岁)一夜走了33.6公里。雄狮的纪录是:两只雄狮在六晚平均每夜行进15.1公里。
发情期间,雌兽向雄兽追逐,打滚。雌兽的怀孕期为105—116天,每胎产2—3仔,也有多达5仔的,多生于草丛或岩洞中。初生的幼仔体重约为0.5千克,眼睛看不见东西,15天后长牙,身上带有深褐色的斑点或条纹,约半岁后逐渐消失。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保护等级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