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立于1995年9月,2001年经
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正式成立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博物馆现有实物藏品3.5万枚,占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展线1000米。揽括古今中外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分设中国古代货币、
中华民国货币、根据地货币、新中国货币、金银纪念币、粤港澳台货币、电子货币、金融票证、世界各国货币和货币反假等十个展区,丰富的货币金融实物,真实反映货币金融发展的历程。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刀币主要分布在
山东省沿海地区,其状似刀;蚁鼻主要分布在
南方地区,是最晚期的金属铜制仿贝,状小刻有“”字。一刀平五千
西汉王莽时期,胡乱改革币制,导致
货币市场混乱。“一刀平五千”是王莽将环钱与刀币的概念结合而成,貌似钥匙,质地沉重,上以金线错入环中写“一刀”两字,刀身直书“平五千”,均为大篆,十分精美。在收藏界被誉为“
金错刀”,十分珍稀。
1948年12月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非常罕有,是中国最早也是最珍贵的一套人民币,市场价值每年上升,保守估价600万以上。整套收集十分不易,曾有市民拿过零散的纸币过来鉴定,虽均为真币,但面额不高、数量不多。在
广东省省内估计整套完整保存的机构极少。
1985年广东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因银行业务结算及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发行了一套50、100面额的本票,等同于人民币流通,即1985年
广东省本票。因其仍有不完善之处,被全部回收,流通期仅57天。但其推动了第四套人民币的50与100元的尽早投放。现市场上存货极少,价值每年攀升,保守估价10万一套。
博物馆不仅是学院货币理论、货币反假教学的实习实践基地,也是兄弟院校货币文化交流基地和银行反假币的培训基地。作为
广州市地区行业特色博物馆共享的社会资源,向社会全天开放。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的系列钱币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
广东省钱币学会联合创办了《广东钱币》杂志;与广州永正纪念币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项目;完成了2004年
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中国货币金融博览》,2005年
天河区立项课题《基于网络货币识别系统研究》,2009年天河区科普项目《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科普信息系统开发》和2010年天河区科普项目《基于智能多媒体技术的货币反假科普展厅建设》等,这些成果现均已成为广东高校共享的货币金融的教学资源和公众科普教育的资源。2006年受批为天河区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受批为
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受批为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全国范围看,货币专题的博物馆有许多,但规模和陈列内容有较大差异,
广州市货币金融在馆藏规模、涵盖内容、科研成果转化、数字化发展以及金融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与特色。为弘扬货币文化,继承和发扬货币文化传统,深入开展货币理论教学与研究,为广大市民提高货币鉴赏、货币识假、防假反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拥有从事文博工作多年、具有文博专业职称的技术人员。除负责对本馆馆藏文物进行维护和修复外,也常年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市民提供钱币鉴定等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