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多金生于1929年2月,
福建省寿宁县人,是寿宁县小东村廊桥建造世家的第七代传人,2009年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郑多金,福建省寿宁县人。今年79岁的郑多金老人被人称为"
泰顺廊桥孤匠"。据有关专家考证,国内目前尚健在、唯一能够独立主持建造
木拱廊桥的民间匠人,就是福建省寿宁县
坑底乡东山楼村的郑多金老人。
1923年,郑惠福按当地习俗拜了师,很快就学习掌握了建造廊桥技术,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造桥之旅。徐泽长去世后,19岁的郑多金就跟随父亲跋山涉水,四处奔走,协助修建了11座木拱廊桥,足迹遍布闽浙边界各地。福建
福安市潭头镇潭溪桥桥梁上至今还墨书"寿邑东山楼村木匠郑惠福、郑多金"。郑家父子仗着一手绝活,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造桥巧匠。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郑多金逐渐学有所成。1967年,40多岁的郑多金终于主持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
木拱廊桥寿宁县下党乡的杨溪头大桥。但他没想到,这也是他建造的最后一座
廊桥,也很可能是中国最后建造的木拱廊桥。
随后,闽浙山区纷纷建造石头桥,木拱廊桥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郑多金虽然时有被雇请参加修缮廊桥,但这位身怀绝技的造桥巧匠,却再也找不到主持建造廊桥的机会了。他便干脆务农,以种菇为生。
郑多金70多岁时,木拱廊桥一夜之间被各种媒体“发现”,成了文物、国宝。专家调查发现,郑多金是当时国内极少数尚健在能独立主持建造大拱跨
木拱廊桥的民间主墨桥匠,郑多金的晚年生活从此戏剧般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