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县,又称
保岱,是古代舜都保岱的一个名称。在汉朝时期,此处设立县治,命名为潘。据记载,公元前206年,
西汉开始设置潘县。当时,现今的
涿鹿县城西侧被称为下落县(
东汉改为下洛),而现今的矾山则称为涿鹿县。此外,现今的保岱地区在汉朝时被命名为潘县。在此之前,保岱曾被称为翠妫州,而在舜的时代,则名为宝带。历史上,潘县被认为是一座拥有完整城墙的城市,设有
县丞署衙等机构。
潘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
黄帝统治时期,当时
保岱被称为翠妫州。到了舜的时代,此地更名为宝带。在汉朝时期,
潘县成为了一个行政单位,具有完整的
城市规划和防御设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迹已经难以寻觅,只能通过历史文献来了解其曾经的存在。
潘县城位于今天的
河北省涿鹿县保岱村西部,这里是潘县的旧址。
北京大学已故教授
王北辰在其著作《黄帝史迹涿鹿、阪泉、釜山考》中提出,西古城可能是汉朝时期的潘城遗址,同时也是
天宝时期的妫州城所在地。他指出,城内的泉水即为古时候的潘泉,穿过城外形成了一条河流,这与
郦道元的描述相符。
潘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仍有流水,小沙河清澈见底,滋润了当地的居民和果园。村庄内还有鱼塘和
沤麻的湖泊,河水环绕着明清时期的城堡墙流淌,最终流出村口并驱动了一座
水力磨坊。今天,
保岱仅存留一个古老的门洞,位于保岱村西南角的坝口村。这个门洞是由石头基座和砖砌而成,内部填充泥土和
砾石,门墙厚重且带有门栓和门轴的孔槽。门洞宽度足以容纳农用车辆通行,经过多次修复,仍然保持完好。门南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残存的城墙,但由于只有一个门洞,无法确定它是南门还是北门。传说古城分为内外两城,内城的东门可能位于现在的明清堡墙西北角,那里有
城隍庙和通往外界的道路。东门外还有一个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