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山山脉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花岗岩低山
大汉山山脉 位于县境中部,为濂、冷二水之分水岭,属花岗石低山。北麓与河谷阶地平原相接,南至喜神坝、秦家坝一线,长约20公里;东、西以冷水河、濂水河为界,北宽南窄,状似三角形,平均宽约11公里,面积近240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大汉山山脉山脊大致为南北走向,海拔800~1000米,坡缓梁平,起伏连绵。山顶、山坡积有很厚的风化层,适宜林木生长;山麓地带,梯田、坡地层层相嵌。山脉北端,一峰突起,此即主峰大汉山。顶部名为大顶寨、汉山,海拔1473.3米,居低山丘陵之首。登山远眺,汉中盆地尽收眼底。旧《汉中府志》、《南郑县志》称汉山“四峰八面”。“八面”之说不确。“四峰”即大顶寨(主峰)、泰山(1409米)、小阴坡(1352.2米)、大阴坡(1334.9米),沿东南方向一字排列。山上有多种小地貌,群众有“汉山二十四坪”之说。据旧《汉中府志》、《南郑县志》记载和当地老年人说,汉山原来遍山树木,参天古树随处可见。良好的植被涵养水分,从山顶到山麓,山泉、小溪星罗棋布。山顶有云即雨,历有“汉山戴帽、闭门睡觉”和“汉山不旱”之说。清末至民国年间,山上树木被驻军和当地群众砍光,导致连年亢旱。及至解放后,才又使汉山重着绿装。汉山旧时产红稻,今绝。现以盛产阳芋著名。
大汉山传说中有许多美妙的景观,其中以“汉山樵歌”和“汉山夜明珠”脍炙人口。“汉山樵歌”是旧时樵夫在山上打柴时唱的一种民俗音乐,高亢嘹亮,悠扬动听,被誉为汉中八景之一。“汉山夜明珠”,其实为磷火,即动物尸骨腐烂时产生的磷化氢气体燃烧时发出的白色带蓝绿色光焰。群众称为“鬼火”,只是在夜间(特别是下雨前)较为明亮而已。
大汉山名出何时无考。清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汉中府志》,乾隆五十九年的《南郑县志》及民国10年的《续修南郑县志》,均把汉山称作“旱山”。实讹,应为其正名①。
大汉山山脉比较有名的山峰还有:小汉山,海拔808米,在周家坪镇西南,大汉山西北;青山,海拔1000米,在连山乡西部;马鞍山市,海拔1118米,主峰东南;牛卵寨,海拔1187米,在主峰以东;青山寨,海拔1051米,在冉家乡东南;萤光寨,原名银矿寨,海拔1051米,在冉家乡东南;鹰嘴岩,海拔1200米,在高家岭乡西部。从山上发源的河流,较大者有红庙河(西坡)、红花河(东坡)。红花河旧称老渚河,为冷水河一大支流。
大汉山山脉是低山丘陵区重要的粮油产区,发展多种经营前景广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