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
《精神分析引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7年。全书共计28讲,对精神分析理论具有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编“过失心理学”,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编“梦”,则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编“神经病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引论》以“心理冲突”和“泛性沦”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过失行为、梦及神经症三项专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以潜意识与性欲理论为核心,构成了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根基,因而该书并没有涉及多少新的理论发展,也未能对精神分析在正常人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作过多的解释。该书虽然主要讨论精神病的病因与治疗,但其中关于性冲动、梦及其象征与转移作用、压抑、自恋、移情等问题的论述,对用精神分析原理说明艺术和美学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思路。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部分。第一编《过失心理学》共四讲,主要讲述属于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的内容,通过对过失的理论研究,诸如口误、笔误、遗忘、放错东西等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的分析探讨人的潜意识问题,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义;第二编《梦》有十一讲,属于梦的解析部分,通过对梦的分析探讨人的潜意识问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梦的检查作用和象征作用、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第三编《神经病通论》共十三讲,在阐明精神分析有关神经病的理论与治疗技术之余,还深入讨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果把前两部分看作精神分析的理论层面,那么神经病通论则属于精神分析的应用技术层面,它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方法。
在这部著作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心理冲突”和“泛性论”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过失行为、梦及神经病三项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在他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是有意义的,是心灵中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牵制而趋调和的心理行动。书中弗洛伊德指出,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同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视的心理现象。梦也是有意义的,梦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经病的最好的准备,而且梦本身也是一种神经病的症候,有显义和隐义两种。记得的、可以说出来的梦是梦的显义,被伪装了的、由释梦的工作所揭示出来的是梦的隐义。梦的隐义常常是被压抑的,他通过种种伪装才能在梦中表现出来。儿童的梦未经化装,其显义和隐义一致。第三部分《神经病通论》讨论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病的症候背面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义的,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书中他讨论了神经病症候的意义,症候和潜意识欲望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历程中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问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对性的认识,性的冲动与精神病、文化的关系;讨论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讨论了神经病治疗中的病原学及一些技术问题等。
作品目录
第一编过失心理学
第二编梦
第三编神经病通论
人名对照表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高觉敷译;
译自: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Eng. tr. by Joan Riviere. – 1922。
创作背景
该书的原型由弗洛伊德于1915—1916年两个冬季学期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28篇讲稿组成,成书后分为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症等三个部分。
作品影响
此书的章目与1933年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的章目衔接,均被公认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著作。
《精神分析引论》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系统表达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代表作,是其著作中除《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也是其对早期思想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内容概括了《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三部经典著作中的精华,是其思想在经历了早期发展后逐渐向后期过渡的代表作。
《精神分析引论》是了解和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部入门性读物。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假定他的读者绝没有任何关于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所以写得浅显易懂,其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把精神分析的思想传播给普通的读者。1917年,该书在维也纳出版后,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教科书和入门读物,曾被译成17国文字。
《精神分析引论》出版以后,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当代人们了解自我和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创造了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并逐渐形成心理学的理论,开创了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人类学、医学、甚至文学、历史学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品评价
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士:“即使是对精神分析学说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人,要想把《精神分析引论》里出自睿智卓识和丰富经验的研究成果搁到一边,完全无动于衷,事实上也是很难办到的。”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后又赴南锡观察A.A.利博尔和H.伯恩海姆催眠疗法,更深信神经病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发现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创的精神分析治疗法,借以挖掘忘记了观念或欲望。1897年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1930年被授予约翰·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主要著作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此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等。
作品思想
潜意识
潜意识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他曾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心理活动,掩在下面的不易看到的则是潜意识领域。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潜意识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和非理性的底层,以性冲动为核心内容。由于弗洛伊德主张性冲动是人类心灵最高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的根本动力源泉,所以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误认为是一个泛性主义者。其实,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病的医师,他经常发现本能欲望过分地受到压抑而致使不少人生病的事实,因而相应地强调了性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于性坚持一种极端否定的态度,他一贯地指出性的危险,甚至对非神经病者来说也是这样,他劝告人们必须努力克服一般动物的需要。他说,性的行为是会使人堕落的,会污损精神和肉体的。
精神疾病的病因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主要由本能构成,而人的基本本能表现为原始性欲。原始性欲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以“里比多”为核心的无意识冲动、需要等本能,时常处于受压抑的状态。压抑意味着把痛苦可耻的经历从意识中排除出去,或者防止那些不体面、见不得人的冲动或欲望进入意识中来。压抑的存在以消耗“里比多”能量来维持,由于主体有限的能量储存被部分地消耗掉,而不能为自己利用,同时由于压抑的动力学问题难于彻底消除压抑,所以受到沉重压抑的人就变得越来越衰弱,最终导致精神病的发作。可以认为,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性冲动,是精神病的重要致病原因。
精神分析的任务就是设法消除这些压抑,其实现的途径为:辨别伪装的形式,找出被遗忘和受压抑的本能冲动;引导主体回忆先前被压抑的冲动,借以克服或战胜他顽强抵抗回忆的那些压抑和被遗忘事实的态度,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详细地阐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方法和依赖的原理,同时意识到精神分析法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和人们的理性成见相反,其二是和人们的道德观念冲突。这些成见戒律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形成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势力,要打破它们,确非易事。
性欲论
弗洛伊德的性欲论是泛性主义的性力决定论,也是《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理论内涵。弗洛伊德把性欲视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但他反对把性和成人性活动相等同的狭隘性欲观,认为性欲是寻求广义上的快感。就是说,性的含义极为广泛,除生殖活动的性的本能外,凡能产生快感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性有关。在他看来,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力比多”(或“欲力”、“性本能”),即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性冲动,它是推动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始的内驱力。他主张“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梦论
梦论是精神分析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理论内涵。“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成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论的中心命题,弗洛伊德把这一命题作为他的梦的新理论的“标语”。他认为,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梦之所以是愿望的满足,是因为它使由愿望冲动造成紧张的心理能量得以宣泄的缘故。诚然,“上面形成的梦”是由意识所引起的,但意识的愿望只有在成功地唤起了一个类似的潜意识愿望去强化它时,才能有效地激发起梦。至于从“下面形成的梦”则是直接由潜意识愿望所引起的。这种潜意识愿望找到日间某些遗留物作为其表达的手段。从这两种梦的形成中可以看到梦的实际建构者不是睡眠时躯体内外所受的刺激,而是潜意识愿望的力量。因为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或性欲难以直接见人,加上意识对潜意识具有检查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它必须通过伪装的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的满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作品思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