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嘴镇位于
湖北省仙桃市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坐落在
东荆河畔,西与
潜江市接壤,南与
监利市秀水相连,紧邻
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东侧。长约184公里的东荆河陪伴在小镇南侧,在此处形成一个“几”字型,因旧时一户
姚姓人家住在该几字型河口之上,故称“姚家嘴”,简称“姚嘴”,现也叫做“姚咀”。解放前有“小汉口”之称。
姚嘴位于
江汉平原中部,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暖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严寒酷热维持时间不长,无霜期及农作物生长期都较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南北兼宜的气候特点,适合于多种动植物生长。年均日照时数1939.8小时。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零下14.2℃。全年无霜期258天,年均降水量1199.6毫米。
姚嘴于1987年设立镇,镇辖区内有7个村和一个中心镇区,即:鲁家湖村、金岭村、仁和场村、莫沟村、丰实院村、张滩村和王岭村,以及姚嘴街道(原五七大队和菜园子村)。2000年统计有人口17148人。
根据有年岁的老人介绍,解放前姚嘴古街道原位于
东荆河边上。那时东荆河河宽仅20来米。旧时街道呈“十字架”型,主道长度从现在的姚嘴闸到陈姚公路这里,十字道另外一条仅300米长。那是虽然街道宽度仅2米左右,而且都是青石板铺地,但是两边商铺林立,米铺、
酱油铺、醋铺等较多。
旧时陆地交通不发达,因此水上交通成为重要渠道。东荆河因为在姚嘴这里呈现几字型弯道,加上商铺林立,方源数十公里商贾人士、老百姓来此购物、做生意买卖的比较多,两边商户颇有钱财。因此显现出一派繁华景象,一度被成为“
澴潭镇”。因为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左右,数月不下雨,导致
东荆河干涸。人们几乎可以在干涸的河床上行走过河。由于听老人们的描述,许多房屋在50年代洪水中倒塌入水,钱财来不及带走,于是吸引了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来河里挖宝贝。根据现场挖掘村民介绍,不仅挖掘到许多从
清代顺治、
康熙帝、
乾隆一直到
宣统年间的铜钱通宝外,还陆续挖掘出大小不一的金元宝、首饰、
耳环等物品,同时,还有不少民国期间的
四川省钱币、
湖南省钱币等。这些流通的钱币足以说明了那时候姚嘴的繁华,
澴潭镇之称也的确实至名归!
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发洪水,大河两边房屋倒塌在河中,两边老百姓于是迁往离河岸约2公里的地方,重新建立了新的街道。而现在的新街道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公路边征用两边的耕地后建成,原来的街道成为了老街道。
1975年姚嘴成为阳县(现
仙桃市)20个公社之一,4月更名为陈场公社。1987年设立镇,2001年并入
陈场镇。
姚嘴小学始建于1950年元月,学校先前是原革命苏区列宁小学,后于1970年更名为姚嘴小学,学校位于仙桃市的西南边陲,坐落在
东荆河畔,西与
潜江市接壤,南与
监利市秀水相连,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多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较全,藏书10000多册。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35人,专任教师25名,中学一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10人,大专学历6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走“改革兴校,和谐发展”的道路,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目标,近年来,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大胆推广
衡水市、洋思经验,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先后有多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同时,学校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画比赛、朗诵比赛、体育运动会和
中国艺术节,特别是艺术节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办越高,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分别有13名教师论文获市一、二、
三等奖,8名教师获市优质课
二等奖,在市组织的书画比赛中16人次获奖,5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1名同学在市书画比赛中获奖, 8名同学在市环保作文中获奖。15名同学分别获市“优秀学生”、市“十佳小孝星”、市“十佳小公民”称号。
如今,
姚嘴小学将以“勤学守纪、尊师爱校”的校训,“严谨、求实”的校风,“勤奋、向上”的学风,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