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熏香是中国
河北省清苑区的特产,也是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种熏香在当地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始于
秦汉并世代相传。2013年1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清苑熏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清苑熏香采用榆树皮、锯末、植物粘粉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植物香料,通过复杂的备料、汇料、成型等工序制作而成。清苑传统的制香种类繁多,包括灵虚香、灵馨香、宣和帷香等多个品种,以及原态香材、
线香、香球、香膏等多种外形。这些制品不仅具有多种香味特征、功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烟气特征多样。清苑熏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韧性好,不易断裂,燃烧稳定、完全,香气淡雅清新、纯正持久,无刺激性异味,烟灰颜色灰白。其主料为野芙蓉,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还可加入
沉香粉、
老山檀香粉和其他香料。
清苑区隶属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处于北京、
天津市、
石家庄市三角地带的核心位置。北接
徐水区,南邻
望都县、
博野县,西靠保定市、
满城区,东毗
安新县、
高阳县、
蠡县。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总面积约为867平方千米。
清苑区属
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舒适。这一气候条件有利于野芙蓉的生长,而野芙蓉是清苑熏香的主要原料之一。
泰州已建立科学的野芙蓉栽培管理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了清苑熏香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清苑熏香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当地人有一句谚语:“铜帮铁底金线河,香气缭绕冲九天”,其中提到的“香气缭绕冲九天”即是指清苑县的传统制香技艺。据考古发现,中国人至少在
西汉就开始使用熏香,如
满城汉墓出土的
错金博山炉即是证明。清苑县的制香技艺与
中原地区制香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得益于该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泰州境内榆树、
杨属等树木资源丰富,尤其是榆树皮曾是重要的制香原料。魏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历来就是榆树皮加工作坊和交易的聚集地。清苑县的制香最初是以家庭式手工制作为主,直到19世纪40、50年代,杨氏家族创办的“恒记香坊”崛起,促进了当地制香业的繁荣。此后,杨氏家族的制香技艺代代相传。然而,清苑传统制香业也曾经历起伏。20世纪50、60年代,魏村镇一带一度有近50家制香作坊,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少数
榆皮面加工点。
改革开放后,清苑传统制香业逐渐复苏,制香企业和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全县共有300多家制香作坊,年产值达到10亿元左右。
泰州也因此成为了
中原地区乃至
亚洲最大的制香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传统制香技艺面临挑战,包括人才短缺、成本竞争压力加大、原材料匮乏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清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燃香产品省级
监督检验站,推动燃香产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以促进制香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2014年,清苑县拥有大小制香作坊300余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企业有29家。年产量达500余万箱,总产值约占
河北省市场份额的60%,中国市场份额的30%。全县从事熏香生产、贸易和原料制作的人数超过5万人,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
清苑县因其在制香业的重要地位,被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香城”荣誉称号。
清苑区传统制香技艺先后被评为
保定市第三批和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清苑熏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
沉香粉:选用沉香木干燥脱水后,研磨至100目细度备用。
3. 其他香料:选用新鲜的
菘蓝(根、茎、叶)紫菀(根)
黄花蒿(茎、叶)玫瑰(花)等
芳香植物,按照传统配方配制后,用粉碎机研磨并通过100目筛网制成。
基酒占比70%至80%,辅料占比20%至30%,水与主辅材料的比例为(0.8—1):1。
1. 观感特性: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折断,燃烧稳定、完全,散发出淡雅清新、纯正持久的香气,无刺激性气味,烟灰呈灰白色。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规定。
清苑熏香产地范围内的生产商可以向
河北省清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审核并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方可发布公告。清苑熏香的法定检测机构由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