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成立于1953年的国家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53年。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要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耐苛刻环境超级结构材料、金属材料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基于计算的材料与工艺设计、新型能源材料与生物材料等。
历史沿革
1951年至195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筹建。
1953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通知书,任命从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归来的李薰博士为金属所所长。
1953年至1957年,主要为钢铁冶金工业服务,研究领域为金属物理、冶金物化、金属加工、选矿、耐火材料、金相技术、化学分析。
1957年至1966年,开辟了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金属陶瓷等研究领域。
1970年至1977年,隶属冶金部。
1978年,回归中国科学院管理。
1982年至1999年,以金属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有关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1985年至1993年,先后建立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成立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6年,成立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原金属研究所与原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
2001年,成立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002年,成立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
201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
2017年,成立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019年,成立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
2020年,成立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
2022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魏桥创业集团、山东广富集团合作签约仪式在魏桥国科研究院举行。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金属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员1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9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叶恒强曹楚南李依依、卢柯、成会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胡壮麒柯伟
“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卢柯、刘岗、成会明、张哲峰、卢磊、任文才
科研部门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此外,还拥有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2个):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设施资源
• 设施设备
截至2011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大型仪器设备109台套,总价值达1.26亿元,主要包括系列透射电镜、系列扫描电镜、系列成分分析设备、系列力学试验机、系列热物性分析设备、系列蠕变持久试验机等。
据2015年9月研究生官网信息显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有Titan G2 双球差校正电镜、Helios 聚焦离子束系统、D8 Discover X射线衍射仪、Tecnai 场发射透射电镜、Nano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D8 Discover X射线衍射仪等。
据2015年9月研究生官网信息显示,沈阳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技术支撑部现有仪器设备22台(套),包括综合热分析仪及连用的质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激光热导仪,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备能谱仪,背散射衍射仪),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等。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图书馆建立于1953年,经过多年的藏书建设,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较高、收藏系统、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小型专业图书馆。截至2010年9月,图书馆包括书库、中西文阅览室、过刊库等,分布在南区、北区两个图书馆,北区藏书范围侧重于各种材料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等,南区藏书范围侧重于腐蚀与防护专业等,包括国内外书籍、连续出版物、资料、工具书;馆藏专业书籍约12万册、期刊2500种,60余万册,订有外文原版期刊200余种,中文现刊600余种;引进SCI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I网络版数据库、外文全文网络数据、以及中文网络版——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85年至2008年,金属所共荣获各类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60余项(技术发明奖15项,自然科学奖28项,科技进步奖18项)。仅“九五”期间就获得国家奖12项(技术发明奖3项,自然科学奖4项,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突破了传统晶体学理论认识,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和“冶金矿山潜孔钻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获重要应用和巨大经济效益,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截至2003年底,金属所共申请专利1019件,获授权专利480件,在申请和获授权的专利中,约3/4为发明专利,1/4为实用新型专利。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承办及主办6种材料学科的核心期刊,包括《金属学报》(中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英文版)、《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u0026 Technology》(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 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是包括SCI、EI、CA、SA、AJ、JICST在内的国际、国内的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核心期刊。在SCI收录的材料冶金领域的中国期刊中,《金属学报》是为数很少的几种被引频次进入世界前1/3,影响因子进入世界前1/2的中国期刊之一。
• 《材料研究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原名《材料科学进展》,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的中文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金属材料、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国家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刊登中国及其他国家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材料,特别是高新材料的成分或组成、结构、制备和性能的评述论文和研究论文。《材料研究学报》被包括美国《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在内的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办,是全国性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主要刊登中国在腐蚀与防护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以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主,并适当篇幅刊登综述及技术报告等,被美国《Chemical Abstracts》 、日本《日本科技文献速报》、美国《Corrosion Abstracts》 (腐蚀文摘)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剑桥科学文摘) 、英国《Fluid Abstracts》(流体文摘)、德国 《VtB》(化学与工程数据库) 、德国 《Werkstuff und Korrosion》(材料与腐蚀)文摘部分、日本 《防蚀技术》的文摘部分、中国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物理文摘》、《中国化学文摘》 等检索性刊物收录。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89年创刊,是全国性核心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腐蚀与防护领域中原创性的研究报告、综合评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腐蚀失效分析、腐蚀检测仪器研制与实验设备、现场调查等技术报告;适于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编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并且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CSA》等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获全国第二。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画面主体是英文字母IMR的一种组合,是英文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的缩写,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标识上方的三角形是材料科学中最基本的单元“四面体”(分别代表材料制备与加工,结构表征,材料的性能,使役行为)的转型,代表着研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标识主体采用栗色,沉稳中不失活泼,整体呈一种平稳向上的态势。
标识主体构图上以直线居多,象征研究人员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精神使命
• 精神
严格的训练、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
• 使命
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
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
获得荣誉
202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22-08-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
设施资源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使命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