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地处
长江北岸,与巴东新县城隔江对峙,总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此次计划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位于
平均海拔110—150米之间。
建筑历史
遗址文化内涵上自
商周,下迄明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在两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揭露出保存较好的六朝时期的城墙、城门、道路、房址;隋唐时期的县衙遗址、仓库和石板路面;宋代的民居区和官府区以及寺庙建筑、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宋代官府区的中部为
北宋衙门所在地,其核心建筑(F8)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包括大型的门前台阶、门址、围墙、回廊、庭院、水池等附属建筑。
考古研究
(一)该遗址发掘面积将可达2.2万平方米。
走进临江
缓坡上的发掘工地,在专家的指点和解说下,记者仿佛重游宋代古城--城内建筑井然有序,东区为民居区,西区则为官府区,一处处遗迹令人浮想联翩。
官府区分为三大片。西部是隋唐衙门所在地,宋代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又增加了大型石雕、排水沟、门道、影壁,围墙也由原来的砖砌改为石柱、立柱的木构建筑。这里出土有较多陶质兽雕、琉璃瓦、瓦当,还有一些与宗教有关的遗物,如陶塑佛像的螺发、“合十”的泥塑佛手、石雕菩萨残像、鎏金小铜佛等,看来此建筑在宋代已不再作为衙门而改作寺庙。据文献记载,古
巴东县内有寿宁寺和寇公祠两大与寺庙有关的建筑,此处建筑究竟是哪一座?在此附近发现了一批有“寿宁寺制造瓦”字样的筒瓦,难不成这里就是寿宁寺?
官府区的中部为
北宋衙门所在地。从现存遗迹可看出其核心建筑是多么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做工讲究,有大型的门前台梯、门址、围墙、回廊、庭院、水池、排水沟等附属建筑,整体规划完整。门前台阶为半地穴式的斜坡道,两侧为红烧土墙,底部为一组泥塑经火焙烧的大幅图案,因年代久远有些漫,但仍可看出为云龙图案,弥足珍贵。台阶两侧有供人行走的通道,难道这组台阶仅是供人瞻仰?
官府区的东端另有一座大型的官府建筑。砖铺的回廊,整整齐齐、做工考究的石柱础,以及所发现的完整的酒具、灯架、砚、印章等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这座建筑又作何用途?会不会是当时文酒雅集之所?
官府区内横成排、竖成列的街道既有石铺的、烧土铺的,也有细砂石铺的。排水供水设施完善,有明沟和埋在房下的暗沟,多由石块砌成,遗址上部的冲沟边还发现有人工凿的供水设施,应与城市的供水有关。
官府区的东部有纵横交错的道路以及众多的房基,可能是商业和平民区。
(二)在古城里转悠了一圈,再来看看宋代人们用的都是些啥东西吧。
旧县坪遗址出土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有大量琉璃构件和数量众多的瓦当,看来当时城内建筑挺气派。27种共千余枚的
北宋钱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生活。2000多件完整或可修复的小件陶瓷器,带你走进一座小型“北宋瓷器博物馆”:瓷器的种类繁多,白瓷和青白瓷的胎质细腻,大多模印繁的花纹。从窑口来看,有江浙的越窑器、江西景德镇的影青、
福建省的建窑的“兔毫”器、武昌湖泗窑的青白瓷、
四川省的褐瓷,甚至还有北方钧窑的瓷片。
没想到宋人的文化娱乐用品如此丰富多彩!你看,官府区内有这么多砚台,以石质为主,还有砖磨的、澄泥做的,均制作精致,一方砂砚上竟还残留着千余年前的墨痕。数百枚陶制、石制、
背角无齿蚌制的黑白子、象棋子,向你叙述着主人“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心境。而子和陶质小罐、钵、盆、瓶等(据推测是专门用来喂鸟的),则让你感叹宋人的娱乐方式还真不少。
一件件文物为我们展示了这个弹丸小县富足安乐、歌舞升平的场景,
北宋初年社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一斑,难怪柳永会写下“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的词句呢。
(三)“这是到目前为止整个
三峡库区已发掘城址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现存遗迹最丰富的一处,也是全国惟一一例全面揭示宋代县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省文物局三峡办副主任王风竹告诉记者,通过发掘,考古人员初步了解到旧县坪在隋唐至宋代作为县治时的规模、布局和建筑风格,为
中原地区古代
城市规划史和建设史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资料。
据文献记载,
隋朝设
巴东县,旧县坪即为县治所在地,历经隋唐、
五代十国、
北宋。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它扼守
巫峡口,是鄂渝两地的必经之途、要塞之地。
旧县坪遗址于1984年经恩施文物工作队调查发现。从2001年开始,
武汉大学考古系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大面积发掘,
南京大学考古队则在遗址西面的孔包河开挖,据专家推测孔包河遗址是与旧县坪有关的墓葬区。据王风竹介绍,旧县坪遗址早年废弃,地表上已无太多的建筑,所以保存情况十分好,为大规模全面揭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旧县坪作为县治的时间下限是宋代,各类遗存保存相对完整,发掘采取了大面积整体揭露的方法,所有的探方都只挖到宋代文化层即止,力图完整地复原宋代巴东城的原貌。
(四)此次发掘不但揭示了宋代县城的全貌,也明确了旧县坪遗址的文化堆积序列,已分别找到了商代直至
清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堆积。
发掘揭示了六朝巴东建城的重要物证。一些房屋建筑遗迹的发现,结合文献研究记载可以推测,该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六朝时期“归乡”、“乐乡”、“信陵”等郡县旧址,为解决历史地理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明清时期该遗址不再是县治所在地,甚至已不是一个大的居民点。因此遗址上开始发现墓葬,有土坑、砖筑、石砌、积石等类型,大都保存完整,出有买地券、金银饰品、陶瓷器、
钱币等随葬品,地契砖及合葬墓中的雕花石窗在
巫峡考古中属首次发现。一件据考古人员初步推测是明晚期的瓷碎片,上面还有着清晰的“England”字样。
王风竹说,此次发掘初步证实了旧县坪作为县级城址的沿革历史,并发现一些解决以前疑难问题的迹象,但要完全弄清仍需在现已揭示的城址上继续发掘。同时,即使是已揭示的宋代巴东城的范围,也只是旧县坪遗址的核心地带,其它一些相关部位如民居、供水系统、著名的秋风亭、白云亭址等,尚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有专家认为,现规划的发掘任务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幸可留待第二期水位线上工作,因此是否可考虑适当增加该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
考古价值
遗址中唐宋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址的构筑与布局是整体规划、一次施工完成的。以衙院为中心,东为居住区,西为文化设施和仓储区。街道与巷道的布局很有规律。其风格讲究平稳对称,建筑特点是高台平地立柱、木构梁架,与一般民居采用的干栏式建筑风格迥然有异,体现出官府的气派。作为唐宋时期的山区县城,保存如此完整,在三峡地区尚属首见,在全国也极为少见。宋代
巴东县县城的整体揭露,为研究我国唐宋时期县级城址和有关
城市规划史、城市建筑史方面,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