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伦,字本彝,1429年(明宣德四年)出生,明
上海县鹤坡里(今
杜行乡群益村附近)人。1457年(
天顺元年)
进士,授吏部验封司
主事,不久升郎中。
吏部尚书王翱入内延朝见
朱祁镇,常邀伦随同,称年老“恐忘‘圣训’,此郎能代臣志,且其人可信”。伦服母丧期满,即补为虞衡司郎中,又升
应天府丞。
凤阳县大水,当地官员力图掩盖,不上报朝廷,伦自署上奏,凤阳百姓得免缴秋后粮税白银数万两。后升应天府
府尹,又改任顺天府府尹,官至工部右侍郎。与被罢官的尚书
尹旻相善,回故里,伦设宴饯行,招致宰相
李孜省不满,也罢官归里。1465年(
成化元年),李孜省伏诛,不少人因此复出,伦称病居家,从此远离官场,自署野翁。而当长寿寺僧惠瑛筹划修寺时,谈伦等即捐资相助,重建了法堂三楹和
大雄宝殿一座。因其父亲谈恭(字景瞻)曾出资修南积善寺,
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赞曰:“两代谈家结佛缘,象贤父子梓乡传。翁修积善儿长寺,世泽长宜数百年。”谈伦还创建了南汇下沙庙。1504(弘治十七年)正月十八日,谈伦无疾而终,享年75岁。
谈伦身材修长,面容丰满,气质如玉般挺拔。他在景泰八年(1457年)考中进士,并在吏部实习。吏部尚书王翱性格孤高,对南方学者有些轻视,但见到谈伦后,惊讶地说:“南方竟然有这样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验封主事。不到一年,谈伦被提升为员外郎,接着又升为郎中。谈伦性格开朗,善于领会王翱的意图,深得王翱的喜爱。明英宗每次召见王翱时,都会让谈伦陪同,并询问他的意见。王翱回答说:“我年纪大了,担心会忘记陛下的指示。这位郎中可以帮我记住,并且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英宗打算重用谈伦,但王翱认为谈伦年轻且资历尚浅,建议等他日后再重用。
后来,谈伦的母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此时,尹旻担任吏部尚书,谈伦被安排到虞衡司工作,三年后升任应天府府丞。凤阳发生大水灾,尹京不敢上报,谈伦便亲自起草奏章。那年,皇上下令减免秋粮数万石,提拔谈伦为应天府尹,后又改任顺天府尹。战争即将爆发时,军队勒索民用车辆数千辆,谈伦只答应提供一百辆,并坚持不再增加。最终,谈伦在上奏后提供了二百辆,但并未超出这个数量,从此军队不敢再横行霸道。后来,谈伦升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管理易州的薪炭事务,每年盈余若干万石。
南昌人李孜省凭借旁门左道得到皇帝的宠信,尹旻的儿子尹龙被捕,尹旻辞职,谈论也随之辞职。谈伦当初感激王翱的知遇之恩,在王翱生病期间,他每天都在身边侍奉。王翱临终前,将谈伦托付给崔、尹旻两位副职,这两人也因为自家子弟的关系,使得谈伦在他们家中如同父子一般。然而,万安在内阁中对尹旻怀恨在心,利用李孜省制造冤狱,将尹旻门下及山东籍的官员全部驱逐,朝廷一时人才凋零。
长子谈田,字舜卿,号东石,据谈伦墓志铭所记,谈田是谈伦40岁时从胞弟处过继来的嗣子。谈田以文学闻名,曾与权阉
刘瑾有所交往,尽管刘瑾待其甚厚并许以美官,而谈田见其所为多不法,三日后即返乡,和父亲、弟弟谈寿(字舜年,号西石)一起在宅畔建朋寿园娱亲,父子常在园中邀宾朋赋诗饮酒为乐。园久废,园中朋寿峰石刻,今存
上海县文化馆。谈田撰有《朋寿山诗》《月令诗》等诗集传世。
上海市著名的诗笺“谈笺”,
董其昌称“润而绵密,下笔莹而滑,能如人意之所至”,相传为伦后裔
谈仲和仿其祖谈伦从内府得到的一种诗笺创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