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氘
中国男作家
李,汉族,笔名小,职业写手。1973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常居随州市,偶居深圳市,浪迹四方。家乡侧近云梦县安陆市一带,在涢水河畔。李氘的写作风格是运用诗词化的文字进行人性化的写作,小说中贯穿着终极人文关怀。行文颇有大家之风,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妙笔生花文言文功底深厚。
个人经历
接触武侠文学
网上有的资料说小椴原名叫段银,问他,他却明确表示,“最好不说我的原名。”其实,小椴成名已久,原名与他,似乎除了身份证和户口,并无更多意义。小椴生于197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我父亲是南方人,当时在齐齐哈尔的一家工厂做工程师。”小椴在齐齐哈尔生活一直到小学毕业,才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去了湖北。东北地区对小椴来说,虽然已经渐渐淡化为人生遥远的背景,但是有些印象,终生难以泯灭。“印象最深的一次,4月29号,下了一场白毛风。是4月29号呀。我记得少年宫前面的电线杆被吹倒。这件事我一直忘不掉。”
那时候的小椴,和所有的男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学习、考试,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小椴很早就开始背诵古诗词,“父母用来让我练习记忆。”那时候小椴并没有接触到武侠,“好像是1980年左右吧,我记得街边的地摊上开始出现一些杂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读性强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想起武侠就和地摊联系起来。”
现在回忆起来,小椴还能记得他与武侠小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小学4年级,“我一个同学拿了本小册子,我记得叫《铁血丹心》。后来,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就是金庸射雕英雄传》前面那几章。”除此接触武侠小说,小椴稚嫩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时就觉得这种故事是世间没有的。太精彩了,和以前看过的《三侠五义》什么的完全不一样。”
但是,那时候的小椴既没有对文学有什么非分之想,更没有想过自己的生命会和武侠有关系。只是看了,只是受到了震动,“我记得那以后,好几年时间,我再也没有看过武侠小说。”
中学辍学
小学毕业后,小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从遥远寒冷的东北地区搬迁到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区。就是这时候,小椴开始大量阅读武侠小说,小椴读初中那个时段,也正是武侠小说盛行神州的时期。“说起来也是缘份,我的一个同学的母亲在当地的书店上班,我们中午到书店吃饭,就随手在架子上抽一本书看。我就是那时候看了好多武侠小说。”和许多新武侠作家一样,小椴看的第一本书也是金庸的小说,“我看的的一本金庸小说是《书剑恩仇录》。看的的一本古龙是《七种武器》。”说起古龙的《七种武器》,小椴的回忆又一次从诗歌开始,“我记得古龙写《七种武器》第一种时,开头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而李白的句子总是很能打动人,因为这些诗句的原因,我就往下看了,一看,就再也没有放下。”
和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步非烟王洋不一样,小椴连高中都没有读完,作家小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学成才者”
小椴是高二时辍学的。
大致十二三岁时,小椴开始自己写古诗词,文学总是使人的心灵出现变化,不知道是天生还是文学的原因,小椴的思想总是和主流格格不入,上了高中后,用小椴的话说是“第一次开始接触生活”。当时,班里来了很多农村的学生,小椴不理解那些同学为什么要那么努力的学习,他也不理解老师的诸般要求,“教育制度总是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结果,而我想知道那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那样的结果就是对的。就这样,我和老师还有同学越来越格格不入。”
高二的时候,小椴退学了。“我父母当然不同意,他们也和我说了很多。但是,我这个人一般什么事决定了就再也不会更改了。”
心意已决的小椴就这样告别了教室。
从裁缝到职员
辍学后,小椴的选择也很奇怪。他找了家裁剪学校,学起了裁缝。那时候小椴16岁,“学了一年多,然后就自己开业,开了家小的裁缝店。自己做些什么裙子之类的,挂在门口。”做过裁缝的后遗症是直到现在,“我都非常喜欢布料,喜欢手抚摸布料的那种感觉。”后来,可能是在目前这个时代做裁缝实在是太理想主义,半年多后,小椴又找了家单位,“做蜂产品的推销。”一年多后,一个招工的机会出现在了小椴的面前,“是体育场招工,当时我真的很想到体育场工作。最想做的就是看游泳池,每天面对一池碧水和戏水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小椴招工成功了,但是他并没有面对那一池碧水。他被分配到体委下属的一家经营单位,成了一个年少的推销员,“主要工作就是做体育器械的营销。那时候还是国营的体制,我记得那时候中小学搞什么体育达标,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从厂家进来的体育器械推销给学校。”
那时候的小椴,和所有的小青年一样,生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上班、下班。我那时候好朋友很多,业余的时间大家就一起出去玩。到舞厅或者郊外踏青。”
这样水波不兴的日子直到1997年,一件出乎小椴意料的事情为这样的日子画上了句号。“1997年下半年吧,我和单位吵翻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到沧州市进了一批体育器械,我去时候只代了2000多元钱,却带回了十多万元的器械。但是单位却说我吃回扣。我一气之下,就辞职了。”
其实在此之前,小椴已经深感没办法融入单位的人际关系之中,“我在单位,属于无根无派那种,我又活的比较开心,而别人觉得我不该开心,这样,我就陷入了一个大家互相鄙视的环境。”
生性高傲的小椴一直不能和单位的同志们打成欢乐的一片,对单位的同志们来说,他永远都是特殊的一个。“我很不能忍受,周六的时候,一屋子大男人坐在那里,等待主任过来发布放假的指令。那是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有点过不下去了。最难以忍受的是,同事们一下午一下午的回忆他们和谁吃饭的事情,都有什么人和他吃饭了,那个领导和他喝酒了等等。我觉得着这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
就这样,小椴又一次“决定下来就不再更改”,他辞职了,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武侠写手
辞职后,1997年下半年的某天,小椴在一个朋友家里看见了一本杂志,杂志名是《知音》,“我当时突然觉得,这些家伙写的这么烂也能过活,我是不是也能写点呀?于是我就决定自己写,看看能不能靠写稿活下去。”
小椴就这么开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涯,“主要是给妇女和青年类杂志写文章,情感故事、随笔、杂文呀,什么都写,一写就发表了,也就写了下去。”
小椴就这样走上了自由撰稿人的道路,“我的发表情况还不错,第二年时,我的一些稿子就能拿到千字千元的稿费了。”
自由撰稿人小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写武侠,1997年最后一周,小椴灵感来袭,写了一部几万字的小说,“完全不是武侠,最先只是想写一部《白门柳》那样的小说。”
说起为什么不写小说,小椴的表述异常清晰,“当时知道做小说稿费很低,再说我也没有成名成家的打算,更不怎么喜欢纯文学界的一些人和事。所以就一直没有写小说的打算。”
2000年时,已是知名自由撰稿人的小椴,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当初心血来潮写下的小说还有点意思,“觉得还不错,2001年时候我就把它整理到10多万字的样子。”这时候,当初不经意中写下的这部小说已经事一部武侠小说了,“体裁就是一个瓶子,当时我觉的用别的方式写可能会不很畅快,没办法把我内心的感受都写出来。我又不想夸张性什么的因素,当时觉得武侠是非常好的夸张方式,就这么写下来了。”
小说写完后,生性自然旷达的小椴就又把小说扔到了一边,“后来《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刚好朋 友看见了,就把我的小说邮去了,没想到编辑很喜欢,而这些编辑又是非常能和我聊得来的一些人,他们需要一篇小说用来连载,我就这样写了下来。完成后有五十多万字,这就是我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杯雪》。”
当时,写这部小说时候,小椴人已经去了深圳市,杂志社的电话把他喊了回来,他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踏入了武侠的世界。
很快,其他一些杂志的约稿接踵而至,小椴的笔就此开始属于武侠的世界,除《杯雪》外,小椴先后写下了《长安古意》《洛阳女儿行》以及大量中短篇武侠小说,新武侠小说的世界中,一个讲求文字韵味,古意昂然、诗意充盈的独特的武侠作家出现了。
武侠从诗歌开始
和许多新武侠作家不一样,小椴的武侠小说故事和人物并不很出奇,而且,相比于在武侠小说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长篇小说,小椴写了大量的短篇和独立成章的中篇。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天赋的诗人气质以及天才的文体感,使小椴的小说语感温婉,诗意昂然,文气文质皆有别于一般意义的武侠小说。小椴就像是一个从古代走出来的浊世翩翩佳公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书写着他的锦绣文章。
“我已经有两年不写武侠了,但是现在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大约年底就能完成了。长篇的名字叫《玉门遮》。”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小椴背出了两句古诗“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我写的是初唐贞观23年的事情,完成后应该有100多万字。我一直很喜欢《隋唐演义》,对唐初很感兴趣,觉得那个时代的人的生命有一种奇怪的饱满感。这会是一个比较硬的故事,以男人为主,但是肯定会有非同一般的女性出现。”
和所有武侠作家都不一样,将写小说看成是“一种救赎”的小椴的武侠小说既不是从武生发出来的,也不是从人物生发出来的,更不是从情节展开的,小椴的武侠长跑的发令枪是诗歌,“我的武侠小说的最初的出发点都是诗歌,我很奇怪,我的武侠小说都是以诗歌为样本的,就是把某首诗歌带给我的感觉、情境、意兴转化为小说,情节和人物都是从某一首诗歌中走出来的。比如说王维的《老将行》,它可能带给我一种情绪,那么,我就以这种情绪为起点,铺陈构思完善成为一部小说。”为了说得更明白和简单些,小段说:“古人把词叫做诗余,对我来说,小说就是诗余。李白的‘笑饮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可能比具体的情节和人物构想更能刺激我的写作冲动。”武侠从诗歌开始的小椴很喜欢温瑞安的一些小说,“他的一些小说语感很好,总是能把中国古典语境的美用现代的汉语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古典的美活过来了。” 其实,小椴和王洋等一样,并没有作茧自缚,陷入武侠的臼之中,“对我来说,没有所谓的武侠样式,因为我甚至不看重武侠,小说,首先要是小说。它要有思考,还要不以读者的意愿为转移,其实这也是小说家尊重读者的方式。”
小椴说他写小说总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才写,想不清楚就不写。追求那种非常平淡、非常隽永的境界。”
“很多人写武侠小说只是追求一种童话式的幻想,然后通过小说的成功达成自己现实生活的某种成功。对我来说,武侠可以完成诗歌的美,它可以想诗歌一样畅快,它对个性的诉求也和诗歌一样,它也能像诗歌一样完成一种极限的表述。”
小椴生活在随州市,在远离城市的琵琶湖边自己建了座房子,他每天打40分钟的羽毛球,有时候无线上上网,晚上创作。“有时候也划一个小时的船,白天看书,挥着浇浇花,晚上写稿。饮食都是自己弄,我做菜是很快的,几分钟就好。”
精彩书评
极高明而道中庸,极远大而致精微。小椴是一位真正的宗师,他随手拈来的文笔,早已融会贯通了各家各派,相互契同通情,所以,小椴可以自立为“椴派”。
——温瑞安
金古黄梁温下的椴!大陆新武侠的领军人物,他的武侠作品集的推出,将会改变华人武侠写作的版图,一扫金庸封笔、古龙逝世之后沉闷的江湖景象,为21世纪武侠文化承担起“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使命。
——郑保纯
从被《杯雪》雨驿中共倾金荷的那一剑打动,到《刺》的惨烈,《长安古意》的苍莽,《洛阳》的深艳……种种令我目不暇接。然后,不得不掩卷叹息那是怎样一个天才——在同一时代的这批写手中,他孤身超出了我们其他人甚远。
——王洋
小椴的文字是当今文字潮流中的一抹异色,我五体投地地佩服羡慕他的这份本能。
——藤萍
一直感动于小椴那份独有魅力,那是从悠悠古韵中走来的奢侈,那是在现在这个粗鄙凌乱的社会,这崇尚浮华又华而不实的文化里难得的清香。
——风从虎
《洛阳》实可谓字字珠玑,源于汉唐,高于汉唐,雄风犹在,而多了一份温婉,一份峭拔,一份缠绵,一份感喟。实在佩服小椴的古典文学修养,一句句古诗的化用,似信手拈来,却又那么水到渠成、无半点雕琢的痕迹,所谓的"独具匠心",比之无需匠心的浑然天成怕是要逊色一筹吧。《杯雪》中除了人物造型固定、局部抒情过剩、情节变化不够这三大缺点,其余可谓完美。
——网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小椴.豆瓣读书.2024-02-19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精彩书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