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恩
赵弘恩
赵弘恩,字姜庭,号芸书,汉军镶红旗人。他是康熙平藩功臣赵琏的孙子,镶红旗汉军参领赵世纶的儿子,河道总督赵世显的堂兄。赵弘恩的母亲是定西市将军兼三等候李国翰的孙女。他在雍正朝时期迅速晋升,两年内从四品道员升至二品巡抚。然而,在乾隆朝时,由于与皇帝的治理理念不符,多次遭受贬谪,甚至曾被流放至蒙古军台。
人物经历
赵弘恩最初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任湖广荆南道。同年七月,他前往隆中寻访诸葛亮遗迹,并在那里重建了武侯祠。他还倡导并参与了校士馆的重建工作。在雍正年间,赵弘恩历任多个职务,包括湖南省岳常道、湖北武昌道、湖南按察使四川省布政使以及湖北巡抚。雍正十一年(1733年),他开始代理两江总督一职,并在雍正十二年正式就任。为了避讳爱新觉罗·弘历的名字,他将自己的名字“弘”改为“宏”,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赵宏恩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赵宏恩被调回朝廷担任工部尚书。然而,不久之后,他因为涉及许登瀛行贿案件而被革职,并被流放到军台。
家族背景
赵弘恩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祖父赵琏是康熙时期的平藩功臣,父亲赵世纶是镶红旗汉军参领,叔父赵世显则是河道总督。他的母亲李姓定西市将军兼三等候李国翰的孙女。李氏经常用她祖父的事迹来激励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传统,为国家效力。
政绩
赵弘恩在政治生涯中有许多显著的贡献。在康熙五十九年(1713年),他主持了隆中的重修工程,新建了武侯祠,并在其周围建造了相关设施。此外,他还推动了校士馆的重建,这些举措都受到了当地人士的高度赞扬。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家族背景
政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