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杞,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多年从事航天和核电领域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
中国电子学会非电量电测分会委员,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无损检测》杂志编委,
苏州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多年从事我国航天和核电领域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检测技术。
1965年至1987年,主要从事航天飞行器和
复合材料QC与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长达23年。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微波测厚仪”、“微波探伤仪”和“火箭喷焰等离子体温度微波测量法”课题等,并与
东南大学 韦钰 博士合作研发“微波
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多次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嘉奖,为航天事业做出较大贡献荣立二等功。
1987年至2003年,调至电力部门核电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电力系统在役检查和工程监理,业务包括建设监理、设备监理、设备制造、状态检修和故障诊断等监督技术研究和应用。2002年率先提出了导行波检测(GT=Guided Travel Wave Testing)技术,解决了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蒸发器螺旋盘式传热管腐蚀减薄、外壁碰伤向内壁鼓包等缺陷的检测问题,从而开创了导行波检测法替代涡流检测法的新时代。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时期,从事“红外探伤装置研究”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调到电力部后,从事“电力绝缘材料
微波检测技术”研究,提出微波与介质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了微波在役检查装置。获1995年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参加编写的《航空制造工程——工艺检测手册》也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钢网架超声波探伤技术”研究,填补国内空间结构领域空白,获一项专利(ZL93 2 09048.6),获省级二等奖。主编三篇国家行业标准(如JG/T203-2007《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等)。公开出版物方面: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8篇,内容涉及航天、电力和空间结构领域的
微波、超声、CR、GT及安全评定等技术。
代表性著述有国防版《微波检测》(1986)、航空版《电磁检测》(1995)、化工版《建筑工程结构无损检测技术》(2006)、《
微波检测技术》(2008)、标准版《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2008)、中国水利水电版《金属(钢)结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2008)以及科学版《
电磁无损检测》(2008)等7部。还参加翻译出版了《美国无损检测手册》电磁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