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镇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辖镇
红庙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位于无为市西北部,总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4.4万,耕地面积3314公顷,山场面积240公顷,水面面积314公顷,地处花渡河、永安河两大水系上游,距县城驻地18公里,标准县道穿乡而过,交通便捷。全镇辖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闻名遐迩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坐落在该乡境内,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2019年7月,红庙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建扶阳县,遗址位于徐岗三水涧七年废,并入襄安县(治今巢湖市区,含今巢湖市及无为市)。民国30年(1941年)6月1日,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驻此,设政治部、参谋处、教导团等。1992年撤区并乡,将徐岗乡、红庙乡合并为红庙乡,辖31个行政村(以下简称村)。1993年撤并巷口村、俞滩村。2002年撤红庙乡设红庙镇,将29个村合并为24个村和1个社区。2005年辖24个村,1个社区,349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徐岗集镇。圩区村为红庙等10个村和徐岗社区,余则为丘陵山区。
行政区划
乡镇简介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积极全面地落实税改政策,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加强。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2亿元,人均纯收入1946元。达到了以农业为主,林、牧、副、渔、私企齐步发展的目标,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上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红庙镇立足自身优势,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实施了“白色工程”、“渔业致富工程”、“畜牧业进位工程”。全乡有四个较大的养殖基地,农业新品种、新科技被广泛应用,科技创先工作处于全县先进行列。
红庙镇主要有新型建材业、粮食加工、农药化工、生物化肥、建筑施工等行业。镇党委、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外出创业人士回乡兴办私营企业,对私营企业主采取“政策上优惠、发展上支持、经济上引导”的措施。在良好的大环境下,私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41930人(2017年)
经济
工商业
1985年,工商业经济主要以徐岗、红庙两个小集镇为载体。徐岗集镇繁荣主要以农产品销售为主要渠道。有农机修配厂、棉纺厂等集体工轻企业,1987年左右处于萧条阶段逐渐倒闭。红庙集镇有农机修配厂外,当时繁荣一时的木材市场初具规模,至80年度末盛极一时,于1992年由于运输成本影响逐渐萧条,原木材市场倒闭。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1985年,红庙镇各类集体企业兴起,有红庙轮窑厂、墙体材料厂、既解决了劳动力,又繁荣了当时的经济。
到1998年,全镇企业总产值1430万元;2004年全镇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22家,乡镇工业产值2800万元,营业收入2889万元,利润289万元,上缴税收104万元。主要产品有实心粘土机、空心砖,生物有机肥,珍珠牌大米,烟花爆竹,鸿业牌农用战略运输机
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950万元,农业总产值991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520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2950万元),国税收入50万元,地税15万元,农业税188万元。
农业
1985至1997年,以水稻为主。1997~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达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和棉花、油菜、小麦、花生、大豆、芝麻等旱地作物。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20132吨,棉花1600吨,油菜籽总产1624吨。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20243吨,棉花1630吨,油菜籽总产1628吨。
林业
2005年全镇有山场面积240亩,主要有松树杉木王。“八五”至“十五”期间共植树造林420亩。其中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35亩。
畜牧水产业
1985年至2000年,以塘口养殖鱼业为主,1994年,新建横山、方桥、海云发展畜牧养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000年以后兼有河套平原立体养殖。2001年,胡圩发展珍珠养殖,新塘圩螃蟹养殖。1985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约130亩,2005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1400亩,品种育鲢鱼、鲫鱼、边鱼、鱼、草鱼、青鱼等,水产品产量53吨,产值42万元。
财政金融
1992年,农业总产值约为4000万元,工业总产值约为800万元,财政总收入约为270万元。2005年,农业总产值约为1.7亿元,工业总产值约为5100万元,财政总收入约为84万元。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950万元,农业总产值991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520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2950万元),国税收入50万元,地税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4元,与1985年相比,分别增长58%、24%、17.5%、43%、143%、12.6%、25.3%、32.4%。
社会
教育
全镇有徐岗、红庙两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15所完小和6个教学点。2005年,初中在校生1618人,小学在校生3546人,中小学教师2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l985~2005年全镇累计教育投入1450万元。1997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省政府验收和监检,全镇“两基”达标。初中和完小配备卫星电视远程教学设备,其中两所初中还建有多媒体教室,有教学用电脑60台。1985~2005年,共接受教育捐资66万元,其中2002年3月合肥教育学院韩国籍教授朴南圭先生和赵诚惠女士捐资10万元人民币,兴建邵岗小学(校名现更改为城南小学),并每年资助10名学生完成学业。
1998年由曾在皖江地区战斗过的顾鸿、张至秀等11位新四军老战士倡仪,新四军老战士捐资4万元,政府拨款60万元,兴建了三水涧希望小学。此外,该校还于1999年和2001年先后接受宝钢股份团委捐资的5万元和原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傅秋涛子女傅宁、傅洋等捐资的10万元。1999年10月,省“共和国之声”百场巡演来该核演出。
卫生
红庙镇卫生院始建于1965年,1999年进一步扩建,建筑面积687平方米,病床11张,在编12人,社会招聘5人。有x光机、心电图机、B超仪、显微镜等医疗设备。能开展内、外、妇、小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同时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25个村都建有村级卫生室,并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2005年全镇计划免疫接种100%,住院分娩率40%。
计划生育
红庙镇计划生育设置办公室和计生服务所。2005年全镇育龄妇女11875人,节育人数408人,其中手术145人,药具263人,全镇育龄夫妇流动人口15013人,登记建证15008人,登记率99.9%。2005年全镇共出生392人,人口出生率8.9%。全年开展四次孕检和两次环检。1992~2005年相比,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5%,节育率增长72%。
基础建设
红庙乡以政府所在地徐岗为龙头的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改造老街,开辟新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整个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荒岗发展成为了红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三千吨的自来水厂和有线电视转播站,全乡程控电话、广播覆盖率均为100%。开辟了七师纪念馆——皖江烈士陵园——迎山寺(明洪武年间所建)一日游,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卫生、水利、电力事业等有了长足发展。
获得荣誉
2019年7月,红庙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5月8日,被安徽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乡镇简介
人口民族
经济
工商业
农业
林业
畜牧水产业
财政金融
社会
教育
卫生
计划生育
基础建设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