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
共振成像(英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射频
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的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发生核磁共振,用感应
电感线圈检测技术采集共振信号,通过图像重建,形成磁共振图像的方法和技术。
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由
美国的Bloch和Purcell教授同时发现。1946—1972年,核磁共振主要被用于
有机化合物的
分子结构分析,即磁共振波谱分析。1971年,
纽约州立大学的Damadian教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MR信号可检测疾病》和《癌组织中氢的T1、T2时间延长》等论文。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用反投影法完成了MRI的实验室的模拟成像工作。1978年,
英国第一台头部MRI设备投入临床使用。1980年全身的MRI研制成功。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用于除
消化道及肺周边部分以外全身各部位的检查。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相比,磁
共振成像的图像可提供清晰的解剖细节,具有无
电离辐射损害,能从许多不同方向做
断层检查,以及高灵敏性、多方向、多参数成像、高
软组织分辨能力等独特优点,无须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