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158,Koronis,是一颗S型的主带小行星,由
俄罗斯天文学家Viktor Knorre于1876年1月4日在柏林天文台发现。这是他发现的四颗小行星中的第一颗。小行星的名字的含义不确定,可能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母亲科罗尼斯,也可能来源于海亚得斯姐妹团的缪斯科罗尼斯。科罗尼斯家族以这颗小行星命名。
根据其光谱,科罗尼斯被归类为S型小行星,表明其主要由石头构成。光度曲线观察显示,科罗尼斯的昼夜周期为14.206 ± 0.002小时,亮度变化在0.28-0.43等之间。2010年,阿尔蒂米拉天文台的研究与此估计一致,得出的旋转周期为14.208 ± 0.040小时。基于光谱曲线建立的模型显示,科罗尼斯的形状与同一家族的243 Ida
小行星相似,但略大一些。
大约1500万年前,158 Koronis小行星发生了一次碰撞,形成了包含246个
天体的集团。158 Koronis本身保留了总质量的98.7%。这些新天体形成了科罗尼斯(2)家族,它是远大得多的科罗尼斯家族的一个子家族。
它是在1876年1月4日被Viktor Knorre在柏林天文台发现的,是他发现的四颗
小行星中的第一颗。
这颗小行星可能不是很壮观的,但它是鸦女星族中很重要的一颗,并以其为该小行星族命名。这个家族的一颗小行星,Ida,曾经被
航天飞机探测过,并且使我们对其他小行星可能的外观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