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馨(1893年-1933年1月3日),回族,字润吾,出生于
保定市将军庙街,民国时期军人,抗战先驱。他在清苑中学毕业后,进入山东武术练习所学习武艺。1917年12月,加入段祺瑞编练的参战军第2师,历任司务长、排长、连长等职。后来,他毕业于
东北陆军讲武堂,并被任命为东北步兵独立第九旅第六二六团第一营
少校营长。在长城抗战期间,他指挥部队坚守山海关,并参与了多次战斗。
1933年元旦,日军除调动驻榆关部队及伪警外,又从绥中增援步兵三千余人,野炮、野战重炮约40余门,飞机8架,铁甲车三列,坦克20余辆,军舰两艘,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进攻。第一营营长安德馨和第二连长刘窦宸、三连长关景泉、四连长王宏元、五连长谢镇藩及全营官兵奋勇当先,先后战死,全营伤亡殆尽。1月3日,山海关失守。中华民国政府追赠他青天白日勋章,并晋升为少将师长。
安德馨(1893—1933.1.3),回族,字润吾,
保定市将军庙街人。清苑中学毕业后,即考入山东武术练习所,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1917年12月,入段祺瑞编练的参战军第2师,历任司务长、排长、连长等职。1920年7月,直皖战争以后,参战军被改编,安德馨转入奉系军阀
张作霖军中任职。1925年秋,被保送到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深造,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1927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担任奉军第23师
少校营长兼本师副官长。1928年
东北地区“易帜”后,第23师缩编为东北军独立步兵第9旅,安德馨任该旅第626团第1营中校营长。1930年,所部奉命驻扎榆关(现山海关,下同)南门。
1932年底,日本关东军集结大批军队兵临榆关,伺机进攻。安德馨率部参加榆关抗战。为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他把妻子儿女送回故乡,并修书兄长称:“日寇日侵,国难日亟,军人效命,正在斯时……我已准备为国守土,置生死于度外。家中诸事,可请大哥负责照管。”战前激励部下说:“我安某一日在榆关,日本人一日绝不能过去。日人欲过去,只有在我们的尸首上过去。”在他的激励下,全营官兵无不慷慨激昂,皆愿效死疆场,与榆关共存亡。1933年1月2日上午,日军守备队100余人,群集榆关南门城墙外,一面向城内开枪射击,一面架
云梯攻城。守卫在南城门上的安德馨和爱国官兵,不顾当局“不准还击”的命令,奋起自卫,当场击毙日军号称“拼刺能手”的儿玉中尉等人,击退了攻城的日军。之后,日军集结3000余兵力向石河铁桥、南关、二里店、五眼城一带防线发起进攻。安德馨指挥全营官兵居高临下,沉着应战,日军发动了几次冲锋,均被击退,南城门外,日军死伤枕藉,锐气大挫。
1月3日上午10时,日军出动陆海空三军,向榆关发起猛烈攻击。安德馨及全营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恶战。在日军密集炮火的轰击下,临榆城内一片火海,南门城楼也被轰。安德馨即命令在缺口处垒起沙包,并在两旁预伏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11时,日军坦克推开一营掩体,300余名日军随之冲入南门。危急时刻,他身先士卒,亲率大刀队,与敌白刃相搏,直杀得日军横尸遍地,狼狈逃窜,保住了南门阵地。
下午2时,日军集中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再次向南门猛扑。这时,安德馨手部、腿部6处受伤,但仍率部从倒塌了的城墙上冲向敌阵,与日军作最后的拼杀。厮杀之中,安德馨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他所率领的一营几乎全部阵亡,实践了关存俱存、关亡俱亡的誓言。
安德馨牺牲后,其长兄安德明、三弟安德忠闻耗已从家乡赶至秦皇岛,将安德馨遗体送到清真寺冲洗净身,白布包裹,盛殓入棺,准备归葬故里。何柱国通知沿途驻军妥为关照。1月18日,灵枢送到北戴河登车。20时40分,抵北京东站,各界代表千余人迎接。次日,在停放其遗体的教子胡同清真寺内,北平各界举行了公祭大会。北平军政机关首脑、民众团体代表和广大市民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哀思,纷纷踏雪而来,致祭人数达万余人。连日各界人士前往致祭者络绎于途。20日7时,在数千人护送下起灵,9时至西车站登车。20日16时,灵抵保定,数千人迎灵,暂于城内清真寺。21日各界前往吊祭。22日10时召开追悼会,11时起灵,送往南门钻马池村入葬。前来执者万余人,颇一时之盛。 安德馨的壮烈牺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南京、上海、天津、开封、镇江等地各界民众,也都为安德馨及殉难士兵举行了追悼大会。天津《大公报》、《国闻周报》,上海《申报》、《生活周刊》,南京《中央日报》、《中央时势周报》 等报刊都用大量篇幅热情赞扬了安德馨及所部一营与“天下第一关”共存亡的爱国壮举。《世界日报》发表社论说:“人莫不有死,军人以身许国,尤不当惜一死。军人必如安君,始无愧为国干城”。各地民众团体纷纷发起募捐,抚恤安德馨及其它阵亡官兵家属。天津《大公报》短短七天即募得1万余元。一团体在给安德馨家属慰问信里称,德馨营长为民族生色,为山河壮气,忠勇义烈,举国同钦。北平自卫会祭文云:“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北平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仅以香花庶羞之仪致祭于安烈士德馨先生之灵前而言曰:系维安公 民族之雄 瞻念国难 义愤填胸 榆关之役 杀敌矢忠 身先士卒 奋勇冲锋 伤哉陷阵 取义从容 临难不屈 气贯长虹 精诚报国 薄海同风 香花致奠 灵鉴其衷 尚”。许多挽联,表达了全国军民哀痛与景仰之情,例如:“视死如归,气壮山河,为国御侮,尸化马革”。“勇于杀敌,非夫人之恸而为谁,义不顾身,知所惠有甚于死者”。“壮士具大好头颅,该如此抛去。同胞存男儿气骨,当有以继之”。
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张学良赠“重泰岱”的匾额,并书写了“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军气;挥戈思勇决,信史传兹百世名”的挽联,高度评价了安德馨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