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位于北京市,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该所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传统技术,开展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负责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代建筑和其他重要古建筑进行勘察、设计和技术指导。参与了包括
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赵县隋代安济桥、
芮城县永乐宫元代建筑群及其壁画迁移、
登封市少林寺天王殿复原和初祖庵大殿修缮等多项古建筑的修缮设计及施工技术指导工作。
承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的保护技术工作,参与了甘肃敦煌莫高窟、
大同市云冈石窟、
洛阳市龙门石窟和四川大足石窟等多个石窟的保护修缮工程。
按照文物材质分类设立多个专题研究组,涵盖石质文物、漆、竹、木器、金属、纺织品、纸张、壁画等领域。拥有微生物、X光探伤实验室,以及利用
同位素碳十四、热释光等技术测定文物年代的实验室。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岩石防风化、
四大石窟围岩裂隙灌浆加固材料、石窟崩塌加固、古建筑油漆彩画颜料防光老化、立体近景摄影技术在石窟
测绘学上的应用、漆、竹、木器的脱水定型、纺织品的清洗与加固、壁画保护揭取迁移复原、古建筑糟朽木构件应用高分子材料加固、防止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各类质地的馆藏和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该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曾参加东京国际文物保护讨论会、国际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组织的文物保护研究课题协商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岩石艺术讨论会、北京亚洲地区文物保护讨论会等,推动了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