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
清朝吴任臣编撰纪传体史书
《十国春秋》,共114卷,清人吴任臣编撰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十个割据政权——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北汉的历史。该书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献资料,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内容简介
《十国春秋》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吴任臣编撰,他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帝八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周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刊《十国春秋》,并附刻《拾遗》《备考》二卷,锓板发十方后,复补录数条,亦未印行,年末采摭旧闻,则记载沿有阙。
评价
《十国春秋》在历史学界的评价颇高,洪亮吉在《北江诗话》卷一中提到:“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中也有记载:“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吴任臣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这些评价显示了《十国春秋》在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结构与特点
《十国春秋》的结构严谨,采用了纪传体的编撰方式,每个国家的历史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部分,使得内容条理清晰,便于读者查阅。吴任臣在编撰过程中广泛搜集资料,力求全面、详实,使得《十国春秋》成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书中不仅记载了各国君主的政治生涯,还包括了许多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评价
结构与特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