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当年有个卖炭翁,家里很穷。一天他老婆将唯一一只兔子杀掉给卖炭翁补身子,在锅里竹架上烧点温火便去歇息。不料少量水很快蒸干,顽皮的孩子悄悄拿一把米放入锅底欲做泡米花。母亲闻到一股浓香慌忙打开锅盖一看,大米熏烤出了米烧兔。同村财主“闻”到米烧兔,赶来硬要卖炭翁卖给他。从此,卖炭翁就做米烧兔生意,慢慢富了起来。他又将制作技术传授给大家。将宰好的兔子开膛贴于竹架面上,在锅底放少量大米,然后盖密锅盖温火慢熏,直至半干。
相传很久以前,在美丽的鸳鸯溪乡下小山庄。这里山高林密、野生动物出没频繁,村里的几户人家都以打猎为生。其中有位年轻的后生,不但打猎本领高强,而且特别孝顺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还经常将捕到的猎物分给同村的老人和孩子,因此倍受人们的尊敬。
转眼到了大年
除夕,天空下起鹅毛大雪,母子俩早早就关门在厨房做起了年夜饭。母亲把平时省下来的一小袋大米拿来准备下锅,年轻的后生则在一旁生起了炭火炉,把白天逮着的野兔子架在炭火炉上烤。正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原来是一个满头白发、面黄饥瘦的老者。母子俩赶紧把老者让进屋里并端上一碗热水。老者接过热水深叹了口气说:“年景不好、家里的小孙子已经饿得快不行了”。年轻后生听后,十分同情,毫不犹豫地把那一小袋大米送给了老者。老者接过大米,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突然,老者双手捧起大米撒向炭火炉,母子俩正惊讶不已,顿时只闻到兔香夹着米香溢满厨房。老者不见了踪影。留下炭火炉上金黄发亮、散发米香的烧兔。后生从烧架上扯了两个兔腿,与母亲一起沉醉于这难得的人间美味之中,全然忘却了炉旁撒满的、烧焦的大米……。从此,屏南米烧兔便在民间逐渐流传。
将杀好的兔子放在
铁锅上面的竹架上,
干锅菜里放入一小堆大米,盖紧锅盖,起温火慢慢加热,锅温渐渐蒸干兔子大部分水分,而加热蒸发的稻米香味一点点渗进兔肉,便制成浓香型传统名菜。
米烧兔有多种吃法,可切片与
酸菜、糟姜丝等佐料入锅炒煮。可切块调料蒸煮,也可整只拌料撕食,调料十分讲究。米烧兔以一股清甜的肉香渗着浓浓米香为特色,由于熏烤蒸发掉将近一半水分,所以香味特别浓厚,没有一点动物肉腥。加上酸辣主调,其色、香、味、形俱全。是一盘开胃、下酒又饱含地方文化的美食佳肴。制作米烧兔是山民数百年保留下来的传统工艺,缘于靠近
宁德市的
寿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