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乡
重庆市黔江区下辖乡
白石乡位于黔江区西北边陲,政府所在地白石关,辖原白石乡所属行政区域及原九龙乡的改革、安山、茶坪、九龙、尤汪、瓦塘等6个村,共19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5410户、19659人。幅员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297亩,其中:田12070.5亩,土7226.5亩。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45.6万元,财政支出16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元,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43元,人均粮食占有量609公斤。有市级特困村5个,区级特困村4个。
机构设置
四办一所五站,乡政府机关干部职工72人,另有中学、小学、信用社、医院、粮站、茧站等6个区属在乡部门,村三职干部57人。
集镇建设
白石乡确立了“以贸兴镇”的集镇建设战略,采取业主开发的方式,在集镇东北角建立   了有效摊位120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规范了集镇商贸秩序,改善了 集镇形象,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装了街道路灯,结束了集镇每到夜晚一片漆黑的历史,硬化集镇街道500米(用沥青铺筑),投资20万元建成了中学防洪堤。与此同时,该乡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08年上半年新发展个体户14家,为集镇经济增添了活力。该乡正在积极筹资拟在集镇西北修建畜牧市场,计划投资10万元修建集镇北面的半截桥,并重建集镇人饮工程,解决饮用水水源水质差的问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计划在今冬修建政府后面长500米的河堤。
特色经济
白石乡的支柱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生猪养殖。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2009年实现生猪品种改良“三级扩繁”60头的目标,并以两河口和周边乡镇的生猪二级扩繁场为依托,积极引导农户进行三级扩繁。积极争取畜牧部门的支持,决定为饲养“洋三元”母猪的农户给予每头一百元的补助;乡信用社也向农户公开承诺,凡饲养户若缺乏资金,可申请小额贷款。全乡已有200户农户到乡畜牧站登记,43户到信用社申请了小额贷款。
同时,全乡正在为万亩桑园、万担茧而努力奋斗。已完成退耕还桑4000亩,全乡桑园总面积达4500亩,秋季将再退耕还桑2000亩,达到6500亩规模,2010年将再实现退耕还桑2500亩,到2005年确保产茧5000担。如今,很有一部分农民已经赏到了养蚕的甜头。秋季桑园管理已接近尾声。为了能让农民更快的走上致富路,经该乡领导班子研究,已于2008年6月上旬组织了各办、所、站负责人和村干部及村里的蚕桑大户到濯水、两河、冯家等蚕桑生产发展较早的镇学习桑树管理和养蚕技术。
本着“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大力发展番鸭养殖。已规模养殖5000只。
积极稳妥地发展水产养殖。在山河村2、3组、九龙村2、7组发展了31亩稻田养鱼,通过这些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力争2010年达到200亩。
发展目标
新的行政体制确定后,乡党委政府在深入各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三兴战略”,即“抢抓机遇,调整结构,以桑兴蚕,科技兴畜,以贸兴镇,着力构建黔西北丝绸、肉制品原材料基地和片区商贸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抓住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退耕还桑4000亩,形成10000亩在地桑(截止2000年,全乡已形成在地桑园260亩,2001年新建园2245亩),到2005年实现产茧10000担、产值600万元;生猪品种改良在2003年完成60%以上,2005年达到100%,全乡增加瘦肉型生猪6000头,实现畜牧产值2000万元,保证人平畜牧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力争到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村村通电话、光纤电视,集镇化水平达15%以上。
阳光低保
黔江区白石乡:“阳光低保”暖民心
白石乡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居民低保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参与监督作用,严格实行“群众参与、民主推选”的办法,按照本人申请、审查受理、调查核实、听证评议、评议结果公示、街道镇乡审核、审核结果公示、区民政局审批、审批结果公示、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10个步骤进行“民主推选”,要求每个村推举15-20名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民主讨论、民主选举。同时还根据村民家庭收入变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调整,把不应享受低保的对象及时停发,及时将应发对象纳入。还将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党的温暖真正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机构设置
集镇建设
特色经济
发展目标
阳光低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