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始建于1976年,其前身为德州学院体育系,2010年1月与并入德州学院的原
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组建体育学院。体育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竞技型体育人才为中心,遵循教体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形成了高、中、初级训练“一条龙”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人才教育、培养、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体育师资、体育训练和竞赛、社会体育指导等高级专门人才及大批优秀体育运动人才。
体育学院现为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单位,现建有
中国赛艇协会高水平后备人才德州基地,2009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建立了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承办了2009年
全国藤球锦标赛和
四国友谊赛。学校现有国家级裁判员4人,多人次在
奥运会、
杭州第19届亚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等重大比赛执法。
体育学院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场地设施齐全,教学、科研、行政用房近3000平方米,各类场地面积共计11.37万平方米,有标准
田径场2个,300米田径场1块;综合室内训练馆1座,皮划艇水上训练基地2处等,满足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及群体活动的需要;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0人,高级教练员6人,硕士31人,国家级以上裁判12人;科学研究方面成就突出,承担省级、市厅级科研立项9项,校级科研立项18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5篇。
体育学院一贯坚持教学第一和善于创新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参加
山东省第三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得团体
三等奖,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25%左右,201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考取研究生43人,录取率为30.3%,绝大多数学生被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校录取。
体育学院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训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院现为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单位,建有
中国赛艇协会高水平后备人才德州基地;经
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自2002年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田径、男篮、女篮高水平运动员,成为山东省同类院校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之一,2003年山东省教育厅批准
德州学院增加武术运动项目;2010年10月,德州学院申报的射击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综合评审获得批准,被教育部确定为新一轮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学院现有国家级裁判员4人,多人次执法
奥运会、
杭州第19届亚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等重大比赛,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4人赛艇、女子8人赛艇、武术刀棍全能、女子艺术体操个人全能项目的
金牌;2010年在第六届
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上获得了男子
皮艇激流回旋团体赛和男子双人划艇激流回旋两枚金牌;
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上,大学生组定向越野取得总分第3名、女团第3名、男团第6名的优秀成绩;青少年组共取得金牌32.5枚,银牌6 枚,铜牌12枚,总分 809.5分,金牌总数列全省第12位,总分排名列全省第15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体育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校为主导、系为主体”、“三位一体”、“四维育人”的育人体系,强调分层分类针对性管理的工作模式,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育人工作为主线,全面落实大学生综合教育学分、推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深化公民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完善培养模式,确立人性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努力,体育学院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务实创新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院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人才,适宜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法、学校卫生学、体育史、健康教育、营养学、体育心理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现代体育意识和观念、较为全面掌握社会体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
社会工作能力的社会体育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
管理学、健身概论、现代休闲体育、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康复、体育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营养学、体育科研方法、中华体育养生学、推拿与按摩、俱乐部经营管理、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