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马时刻》是
巴赫曼·戈巴迪执导,Ayoub Ahmadi、Amaneh Ekhtiar-dini主演的一部电影。
在天寒地冻的两伊边界,一群库尔德人过着奔波劳苦的日子。12岁的阿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支柱,当爸爸误触
地雷身亡后,他必须开始负担全家家计。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当地小孩一样:冒险往来国界走私货物赚钱。
只是在这条漫漫走私路上,处处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连运货的
骡子,都得喝过酒才走得动,阿佑要攒钱攒到何时,才能替罹患绝症的侏儒哥哥开刀治病?
在两伊边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一群艰苦的
库尔德自治区族人。其中有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误触地雷死亡后,12岁的男孩阿友成了撑起了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哥哥此时又患上了重病,极需钱财治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姐姐毅然决定嫁给一户人家,条件是对方支付治病的药费。谁知在婚礼前夕,男方反悔了,只给了一头
骡子作为补偿。阿友只得冒险带着
骡子参加走私。他不断给骡子喝下大量
乙醇,以便它能在寒冷的天气下担任繁重的工作。在充满危险、天寒地冻的两伊地带,每一位观众都会为阿友的经历深深震动。
什么是“库德族”?库德族是全球人数最多的一群游牧民族,超过三千万人,属于印欧人种中伊朗人的一支,散居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他们曾于西元前612年建国,从1150年开始称为“库德斯坦”(Kurdistan)直到今日。库德斯坦的面积大约五十万平方公里,自1923年起被瓜分为
土耳其、
伊朗、
伊拉克和
叙利亚的领土。库德族曾经过一个世纪抵抗阿拉伯回教国家的侵略,但最后仍不敌其强大势力而皈依回教,但仍尽所能地抗拒
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在此之前,库德族人多信奉
琐罗亚斯德教,也有相当的人口信奉
基督教和
犹太教。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库德族人和强势的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达成军事结盟协议,得以建立起十七个半独立的城邦,并在这三百年中,以自己的母语发展出丰富的原创文化。直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列强为了安抚战败的
土耳其,竟把库德族割让出去,从此库德族再次失去自己的国家。今日大部分的库德族人(约一千五百到两千万人)居住在土耳其,却被迫放弃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连母语也不准说。在1980年土耳其内部一场军事政变后,成千上万的库德族人还因为种族歧视政策被逮捕,终于造成1984年库德族的独立起义。然而这场战争却让三万七千多人丧生,其中五千人是土耳其士兵,并造成三百万库德族人流离失所、四千个库
德族村庄被破坏尽或净空、四千五百位库德族知识分子遭到
土耳其骑兵队杀害。如今土耳其的库德族人虽然在他们的领袖号召下,放弃了武力斗争,但仍在边界维持五、六千人的兵力,等待土耳其企图加入
欧盟时,或许会将提升库德族的人权和政治权利作为交换条件,因为在欧洲也有将近一百万的库德族人。
在
伊朗,大约有一千万遭受种族或宗教迫害的库德族人居住在此。但由于他们信奉的回教和伊朗属不同教派,因此一直遭到政治迫害。直到伊朗精神领袖柯梅尼死后,伊朗当局放出和平共处的风声,然而却在1989年在维也纳暗杀了正参与和平谈判的库德族分离主义领袖,并在三年后又在柏林暗杀了他的继任者。如今,伊朗的库德族人虽然失去他们的政治和宗教领袖,但还是继续他们争取独立的决心和努力,直到库德族的问题获得解决。
巴赫曼·哥巴德由于拍摄了《醉马时刻》
伊朗本土和国际影坛一炮而红,这部赫赫有名的影片使他晋升为伊朗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与莎米拉·马克马巴夫齐名。这是一部获得广泛好评的杰作,库尔德人民的苦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折射出来。
库尔德自治区民族的问题,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的第二大民族问题。库尔德民族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长期生活在极为落后、闭塞的边境里,直至被分裂成几个部分隶属于
土耳其、伊朗、
伊拉克、
叙利亚、
苏联高加索五国这个地区的人民得不到政府的重视,连年动乱,极为艰苦。影片就以简约的风格展现了该地的生活状态,摄影机下,人们绝望而顽固地奋斗着,生命在边缘状态触目惊心。《
电影手册》有一句评论极为精到:“感伤地令人难以忘却,却是一部以独特方式感动人的美丽电影!”此片荣获第53届夏纳
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及国际影评人
费比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