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大学》梳理了现代大学所走过的历史,认为,西方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历经了三个阶段,
伊曼努尔·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和当代的所谓一流大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
民族国家的衰微,现代大学,即洪堡意义上以承担国家和民族文化使命为己任的大学已经走到了黄昏时代。
而在对现代大学进行大规模诊断之后,雷丁斯提出了一种以“思想之名”办学的理念,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批判的能力为旨归的教育。这种教育事实上是对康德的理性大学理念的回归。
《废墟中的大学》编辑推荐:大学现已是一个衰败的体制,被迫放弃了其历史的存在依据,而陷入了
消费主义的
意识形态中,文化追求的任务被追求一流所取代,这使得大学完全淹没在全球
资本主义的单调繁重运作中,它将毕业生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物件而送出,且是在国家官僚机构的细查下按人头数来计算。以上就是比尔·雷丁斯精彩论述的要点所在。……当下那些要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生存的各种社会和团体都经历着同样的困惑,雷丁斯的论文对此提供了洞见。大学一直都意味着是一个不受外界潮流影响的机构,但雷丁斯却令人信服地指出了它的脆弱性,它是一个被卷入
消费主义大潮中的微型世界,被迫成为那个王国中的一个属官。雷丁斯对自己所预见的大学功能的解体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进行了精彩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