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沟村
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水泉沟村
水泉沟村位于延庆区大庄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分成四个自然村,叫做水泉沟、养马地(包括河口自然村)、东沙梁、杨树沟,全村有101户,284人,耕地600亩,山场林地8400亩。昌赤路和大庄科河的白龙潭溪流穿村而过,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植被覆盖率85%以上。
历史沿革
水泉沟清代建村,抗日战争时期,出了抗日英雄岳坦,岳坦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1月,参加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村自卫军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县大队中队长。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努力,1941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敌伪满西南防卫司令部,以加强西南边境治安为由,在我昌(平)延(庆)联合县二区一带临近大村修筑围子,强迫老百姓搬到里边住,妄图割断人民群众与八路军的联系。同年6月19日,区长刘文科带队从敌据点返回后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拂晓前转移到他家中。日伪得到消息后,包围了村子,他就带着区长向山上转移。让区长和通信员隐蔽起来,自己向另一个方向跑,把敌人引走,不久,被日伪军抓住。敌人打一下问一下,打断了他的左臂,左臂和肩膀只连着一条筋,胳膊几乎搭拉到膝盖边上,他始终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日伪无计可施,就押着他回据点,来到村外路边的断崖上,他怒骂敌人,并高喊:“共产党皇帝!”纵身跳入了断崖下的白龙潭,气急败坏的敌人连连放枪,将他杀害。现白龙潭就在昌赤路边,一座桥梁从白龙潭上穿过,山前台地上建有纪念碑一座。
旅游资源
该村在黑龙大峡谷上游,现有民俗户20户,炕床兼备,一次性可接待游人400人。2002年水泉沟村被北京市委、农工委评为北京市民俗旅游专业村。2004年实现旅游收入39万元,2005年民俗接待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万元。水泉沟村果园面积403亩,主要品种有板栗、核桃、山里红、杏、梨等。四溢飘香的果,令人馋涎欲滴。一年四季有欣赏不完的美景:春季百花争奇斗艳,散发清香;盛夏郁郁葱葱,凉爽宜人;金秋硕果累累,丰收在即;隆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干鲜果品在正常年景时产量约为4700-5000吨。
周边环境旅游资源丰富,距莲花山森林公园2公里,距残长城1.5公里,位于怀九河上游黑龙潭峡谷从村中穿过,还有龙泉峪拓展营区、石缝山攀缘探险、白龙潭度假会所、瓦庙禅文化健身中心。既可以在钟离故里游览莲花山、黑龙大峡谷景区、龙泉峪残长城,又可以到板栗园、大红灯笼园进行采摘。
该地距北京市区60公里,108国道依托而过。这里,黑龙大峡谷内石壁参天,谷底流水潺潺,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大小景观近30处。岩壁上形成众多奇形怪状的象形石玉兔下凡,鳄鱼戏水、睡美人、金字塔、笔架石等,无不惟妙惟肖,令您叹为观止;这里吃的是绿色食品,享受的是夏日清凉。游客休闲之余,还可以加入到扭秧歌和篝火晚会中来,尽情展示舞姿。
文物遗址
古代冶铁炉遗址
本遗址于2005年由当地村民建房时最先发现并报告给延庆区文化管理委员会,随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对本遗址开展了数年的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并对其年代进行了初步测定,认定该遗址是燕山地区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辽代冶铁遗址。鉴于其重要科学价值,国家重大文化专项“指南针”计划中又专门安排课题对本遗址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而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以全面揭示遗址内涵也势在必行。2011年10月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对该遗址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也得到延庆区文化委员会及大庄科乡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遗址共8个冶铁炉,其中最完整的一个出露地表部分高2米,外径3米,内径1.2米,炉体为琉璃样材料砌成,炉体及周边土壤有火烧痕迹,据考证为元代冶铁遗址。这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和董家沟的四目神像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对于带动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延庆水泉沟及附近铁冶遗址都位于北京城北面、长城沿线。在辽代,如今的北京地区属于幽州管辖,历史上是宋辽之间的战场前沿地带。因此,延庆水泉沟冶铁遗址既可能是生产兵器等军用产品,也可能是冶铁技术自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传播的证据之一。而辽灭国以后建立的西辽,是中国古代生铁技术向西方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关于水泉沟冶铁遗址的综合研究将深化冶铁技术交流与传播的研究。
本遗址入选中国201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交通设施
自驾车:昌赤路长陵向北延庆方向可到出,按照指示牌行驶即可。
乘车:德胜门乘919路到延庆南菜园站转乘大庄科乡方向925路可到。
周边景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旅游资源
文物遗址
交通设施
周边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