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笏(1892—1971),字诲臣,浙江东阳人。1915年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17年参加
孙中山领导的
护法运动。1920年在
广东省与
陈炯明作战,丧师
潮汕地区,回东阳老家闲居。1924年6月,
黄埔军校开学,蔡忠笏为兵器教官。1925年,蔡忠笏任
炮兵营长。
国民革命军东征中,
蒋介石嘉奖蔡忠笏机智勇敢。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蔡忠笏任
少将指挥官。1928年,蔡忠笏受命赴广东接任陆军第20师师长。1934年6月,成立炮兵第二旅,蔡忠笏被委任为少将旅长,驻军南京。1937年率部驻防
上海市。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蔡忠笏奉命率步兵一团、炮兵一营防守
浦东新区。蔡忠笏指挥有方,先后摧毁了日华纱厂等五个日军据点,粉碎了日军企图登陆浦东的阴谋。1938年1月,出任东阳抗日后援会委员,兼自卫总队长。1939年7月,奉命成立
磐安县,兼任县长。1942年5月,赴湖北恩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陈诚处,被委任为
中将首席高级参谋。1945年7月,奉调接任巴万要塞司令。1946年冬,蔡忠笏不愿打内战,借口体衰有疾,解甲归田。1971年病逝。
人物生平
蔡忠笏,浙江东阳人,13岁时入本地小学就读,两年多后高小毕业。
1908年初,蔡忠笏赴杭州,考入浙江陆军小学,1911年暑期毕业。同年10月,
武昌起义爆发,11月革命军“光复”杭州时,蔡氏曾有参加,后投入
黄兴将军的麾下。
1915年7月,蔡忠笏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据说因蔡氏身材矮小,入学时几被淘汰。
1917年初,蔡忠笏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到浙江陆军第一师炮兵一团任见习军官。次年孙逸仙先生在
广州市建立护法
军政府,
浙江省表示拥护,陆军第一师编成浙江援闽第一师。1920年该师与
陈炯明作战,于
潮汕地区被陈大败,蔡氏一时脱离军界,回东阳老家。由于蔡系炮兵科班,理科优良,于1921年7月至次年11月在东阳中学任教数学。
1922年,
蒋介石先生任粤军参谋长,试图组织炮兵,便邀蔡氏赴
福州市共图大业,但蔡氏抵达福州后,蒋先生因和
许崇智不合,离开粤军去了
上海市,蔡氏经人介绍在东路讨贼军炮营任职;该军战力低劣,纪律松散(据说所经之处鸡犬不留),后被陈炯明大败于
博罗县城,几近全军覆灭,后残部被孙先生遣粤军救出,此后便在博罗一带整补。此间蔡氏离开该部,到李任潮在
肇庆市举办的“西江陆海军讲武堂”任
少校教育副官兼兵器教官。
1924年初,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蔡忠笏立即前往加入任教。
据蔡说,初到黄埔时
何应钦见其身材
矮小症,拟委以上尉,蔡大为不满,但任职第二天就被“纠正”重任少校教官。似乎自此直至多年之后,蔡氏对何应钦先生都是耿耿于怀,也认为何对他一直有偏见,并认定
淞沪会战期间被撤去炮兵第2旅旅长也与何有关。
蔡氏为人随和(有点吊儿郎当),对学生或下级从无架子,在黄埔期间和学生关系很是融洽,其炮兵技术也很得学生崇拜。在
孙元良的回忆中有这样的评价:“红鼻子的蔡忠笏老师成为全军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决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准确。我们在火线上的战士只要听到他的炮声,不由得不齐起欢呼,争先前进。反动的
滇军师长赵成梁在
广九铁路上与我们作战时,被蔡老师一炮轰死!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一整师滇军就被打垮了。”
在黄埔期间,蔡氏和
陈诚私交甚焉,陈诚一直非常敬重这位老学长;两者的模范丈夫性格,更使得彼此知己知心;蔡夫人和陈夫人也情同姊妹,甚至多年蔡氏离开军界之后,两家关系仍然密切。蔡氏有一陋习,就是无酒不欢、过于贪杯,而且习惯醉后胡言乱语,甚至因为关键时刻酩酊大醉被处分。没办法,红鼻头的人大多比较嗜醉。
蔡氏前半辈子的历程一直和国民革命军的炮兵发展紧密相关。在两次东征、北伐中蔡氏率领的炮兵队伍屡建功勋。1927年春,北伐军成立炮兵指挥部,蔡忠笏即任
少将指挥官,统率全军炮兵部队。
1928年春,蔡氏在兴宁接任第20师师长,后因酒醉误事,对部下疏于管理,被撤去师长职务(这是叶挺在和老蔡对饮入醉后爆出来的料;但蔡氏自己却认定是因为和何先生不合,自动离职)。此后蔡氏跑到熟人在上海经营的永豫纱厂,当了几年的小股东。
1932年初,永豫纱厂因经营不善倒闭,蔡忠笏便于4月间回到南京。由于始终是国民革命军的老臣子,蔡氏被聘职炮兵学校,先任研究委员,同年秋季被任命
少将射击主任教官,还兼任过
炮兵团干部训练班主任。
1934年8月(蔡说是7月),炮兵第2旅建立,蔡氏即任少将旅长。
1937年9月,蔡氏率部正在上海浦东作战,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被调回炮校任
中将研究委员(可能又是贪杯误了事),蔡氏不满,回南京述职后便拂袖离去,回东阳老家赋闲(老臣子,估计中将薪俸按期照发)。
1938年10月,蔡忠笏被
黄绍竑任命为“
浙江省大盘山区绥靖专员”,1939年还兼任新成立的
磐安县县长;但同年12月,蔡氏向黄绍面辞获准。
1941年蔡氏再度被军委会任命为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高级参谋,并一度兼任军粮监察团主任委员,但又不知什么原因,是年年底蔡氏离开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只身到
重庆市。据他自己说,居重庆三个月谋职无望,他认为是因为
何应钦先生当时兼任军委会人事主任之故。
1942年5月,蔡氏受任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中将首席参谋,
常德会战时兼任联络参谋。
1945年7月,蔡氏接任巴、万(巴县、万县)要塞指挥官,直至抗战胜利以后。
1946年冬季蔡氏进入中央训练团,翌年5月蔡氏奉准(这个词是老蔡自己说的)退役,从此彻底脱离
军政界。以后由于很少和原来军界的老朋友打交道,有人还以为他后来去了台湾呢。
还在退役之前的两个月(1947年3月),蔡氏曾和
中央训练团的一伙
国民政府老臣子,组织编余军官数百人(据说有三百多),集体到中山陵“哭灵”,向先总理在天之灵诉说国民革命胜利以后,老臣子们得不到满意的照顾。当时的场面颇为壮观,老臣子们一律全身笔挺的黄泥子将校官服,胸前挂满了各种
勋章奖章;随着阵阵又是鞠躬又是哭诉,身上叮叮当当的金属牌碰击声此起彼伏;一时间成为报刊头条。组织者之一汤燕生先生在事后的回忆中,还悲痛地说蔡忠笏因穷困而死呢。其实老蔡自从参加国民革命直至解放以后,从来就没有穷困过,因为他有专业技能,随时都可以自谋出路。
当年11月初,蔡先生应聘上海吴淞中学,任职数、理、化教师。从此以后老蔡安命天伦,与世无争,得闲时喝点小酒;在该校任教一直干到1961年因年迈耳聋退休。
蔡忠笏先生算得上是国民革命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国家危难时义不容辞,在个人不遇时却又乐天知命;他对国民革命以及中国炮兵的贡献值得人们怀念。
人物家庭
蔡忠笏系务农世家,父亲粗通文墨,曾对蔡的启蒙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