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一种精神心理科疾病。精神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需要足够的刺激强度(如车祸、亲人突然死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等);其他因素可有性格缺陷(敏感、
多疑、懦弱)、重病后过度疲劳、遗传、手术因素等。反应性精神病根据起病形式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以
意识模糊为主;慢性以情感、思维或感知障碍为主。主要症状为反应性躁狂状态(常在急剧的精神因素后突然哭笑异常、胡言乱语、撕衣毁物、甚至打人,严重时可有意识模糊、表情紧张、恐惧,并可出现
幻觉、错觉等)、反应性抑郁状态(情绪低落,常触景伤情,唉声叹气,焦虑不安,自责自罪,对自己前途消极悲观,甚至可有自杀行为,常有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易为噩梦惊醒,自感疲乏无力)、反应性木僵(表情呆木,僵住不动,毫无情感反应,常紧接急性精神创伤后出现,一般历时短暂,可恢复正常或转入
意识模糊状态)、反应性妄想症(产生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猜疑,如感到有人在议论、跟踪、监视、迫害等,有时可伴有
心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幻觉和错觉,患者与环境接触良好,对自己的猜疑症状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等。反应性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环境治疗、物理治疗、支持治疗等。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常因持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病,致使患者处于抑郁、妄想、躁狂等状态,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企图。反应性精神病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